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黃桿菌肺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別名:產黃菌肺炎,黃質菌肺炎)
黃桿菌肺炎
黃桿菌肺炎應該如何預防?
併發胸腔積液,合併抗利尿激素綜合徵。
黃桿菌肺炎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黃桿菌肺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治療
有報道對米諾環素83%敏感,也有83%對氧氟沙星敏感,67%的菌株對舒巴坦(青黴烷碸)或頭孢哌酮敏感。也有報道:部分菌株對萬古黴素、新生黴素、克林黴素和氯黴素敏感。部分耐藥菌株對阿米卡星也敏感。一般認爲紅黴素和利福平應用於治療腦膜炎的效果較好。
(二)預後
本病重在早診斷,因其大多數抗生素耐藥,所以盲目用藥必貽誤病情,儘早確診,給予相應較敏感抗生素,爭取好的預後。鞏氏等報道1例FM肺感染以舒普深治癒。張氏報告4例,年齡73~78歲。醫院獲得肺炎2例,社會獲得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3例肺炎全部死亡,另1例痊癒。
黃桿菌肺炎應該如何治療?
黃桿菌肺炎是機會致病菌,多發生在住院且處於衰竭狀態的患者或住監護病室的危重患者。這些高危人羣是臨牀預防黃桿菌肺炎的重點。尤其在進行呼吸機治療、霧化吸入及氣管內診斷治療操作時要嚴格消毒各種器械,氣管內套管要每天煮沸消毒1~2次,吸痰管最好使用一次性的,呼吸機管道要定期清洗浸泡消毒。病室空氣也應定期消毒。醫務人員或陪員有時呼吸道可帶黃桿菌,所以對高危易感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時應嚴格要求戴口罩呼吸內科的常見疾病。
一旦發生黃桿菌感染或流行,應嚴密隔離感染患者,以防感染擴散。同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各種器具和器械、患者分泌物、空氣等進行反覆細菌培養,鑑定菌型菌種,指導臨牀防護和治療。
在大量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時,一定要注意體內菌羣失調,防止機會致病菌乘機繁殖。所以在沒有明確指徵時切忌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進行預防性治療。對於大量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應特別注意預防這類致命性感染的發生。
醫院感染控制機構應定時定點對重點監護病房、黃桿菌易感病區進行病原學檢查和預測,凡檢出黃桿菌的病區內各種用具、空氣應進行徹底消毒,防止感染發生。
黃桿菌肺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菌感染後的臨牀表現多種多樣,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常見的臨牀表現有發熱,以輕度或中度不規則發熱爲多,部分爲弛張熱。重者如腦膜炎、肺炎、敗血病等體溫較高,毒血癥較重。嬰兒感染後有神態萎靡、少動、少哭、推食、嘔吐等中毒症狀。
1.腦膜膿毒黃桿菌 本屬中公認的致病菌。菽氏統計該菌引起的77例化膿性腦膜炎,新生兒佔96.1%,兒童佔1.3%,成人佔2.6%。成人病例多見於年老體弱者。
陳氏報告1例肺炎,患者入院痰培養爲變形桿菌,左肺尖外大片高密度影。曾給紅黴素及頭孢哌酮,一度好轉,入院第3周發熱又起,左心緣房胸片顯示大片模糊影,左下肺底積液及外下包裹積液。痰培養3次該菌(FM)。除對羧苄西林、四環素中度敏感外,對其他多種青黴素、頭孢菌素、氨基甙類、氯黴素及磺胺甲噁唑等均耐藥。患者因昏迷,給人工機械通氣,用四環素及青黴素病情好轉。但氣管插管脫出,又發生消化道出血,因吸入窒息而死。晏氏也曾報告1例患結節性彈力纖維變性伴黑頭綜合徵,胸片爲雙下肺炎,疑雙側胸腔積液。抽取胸水620ml,爲滲出液,後變爲血性。入院1周痰培養爲此菌,5天后變爲純培養,兩天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