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女孩子都被婦科炎症困擾着,因爲婦科炎症對於女性的傷害還是很大的。在治療婦科炎症時,大家應該要瞭解一下幾個相關的內容。


  第一、陰道本身有保護機制:


  正常陰道有200多種細菌,維持陰道正常菌羣的平衡,其中陰道內大量的乳酸桿菌,能分解糖原產生乳酸,使陰道內呈酸性環境,不利於有害菌的生長。只有在身體抵抗力下降時,有些病菌和病原體纔會乘虛而入。陰道酸鹼度改變,導致陰道正常菌羣失調,從而破壞陰道酸性抗菌屏障,引起陰道炎症。


  第二、陰道炎千萬不能亂用藥:


  作爲發病率最高的婦科炎症,陰道炎困擾很多女性,經常反覆,令很多人痛苦不堪。其實這與很多不規範的治療相關,魏麗慧指出,陰道炎,特別是黴菌性陰道炎,特別容易反覆發作,因此,早期、規範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患者羞於啓齒或怕麻煩,感覺不舒服,就自行使用藥物,症狀好轉後不再堅持用藥,導致病原體產生耐藥性,既浪費的醫藥資源,又使得炎症反覆發作,久治不愈。


  很多女性爲了防止細菌侵襲用各種洗劑清洗外陰或沖洗陰道。陰道本身有自潔功能,清水就可以了。市面上的各種洗劑多是含殺菌、消毒作用的中西藥物,常用會破壞陰道內菌羣失調,最好還是不使用。


  第三、宮頸糜爛不等於慢性宮頸炎:


  有些青春期或30多歲的女性體檢發現宮頸糜爛,就誠惶誠恐,口服、外陰yao物,甚至做宮頸切除手術,其實這有可能是生理性的現象。


  宮頸上皮是由靠近陰道部位宮頸外口的鱗狀上皮和宮頸管柱狀上皮組成,青春期後,受雌激素的影響,宮頸管柱狀上皮開始外移,由於柱狀上皮很薄,肉眼呈紅色,看似糜爛,其實是柱狀上皮移位,並非真性糜爛。因此青春期,30歲左右的女性體檢時發現宮頸糜爛,不必過度擔心,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隨着柱狀上皮被鱗狀上皮取代,宮頸糜爛自然就消失了,這種一過性的宮頸糜爛不是炎症。除非合併陰道炎,否則單純治療沒有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