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體質的人在進行食補的時候是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選擇食物也是比較有講究的,下面我們就介紹10種補氣養氣的食物:
大棗
中醫認爲,大棗性溫味甘,爲常食之物,它有益氣補血的功效,歷代醫家常用之於氣虛病人。《別錄》說它補中益氣,強力。唐代食醫孟詵亦云:大棗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所以,氣虛者宜用大棗煨爛服食爲佳。
粳米
性平,味甘,能補中益氣。早在《別錄》中即有主益氣的記載,唐代食醫孟詵亦云:粳米溫中,益氣。清·王孟英還把粳米粥譽之爲貧人之蔘湯,他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蔘湯,氣虛者宜常食之。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圖說》稱花生補中益氣,不僅如此,花生還有補脾和補肺的作用,這對氣虛而兼有肺虛或脾虛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爲妥。
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氣血、補脾胃、強筋骨的作用。名醫《別錄》中說:牛肉安中益氣,養脾胃。《韓氏醫通》還說:黃牛肉,補氣,與綿黃芪同功。足見牛肉補氣之力,尤爲顯著,故氣虛者宜常食之。
雞肉
性溫,味甘,有溫中、益氣、補精、養血的功效。無論氣虛、血虛、腎虛,皆宜食之。民間對氣虛之人,有用黃芪煨老母雞的習慣,更能增加補氣作用。
鰱魚
性溫,味甘,能入脾肺而補氣。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鰱魚溫中益氣。清代食醫王孟英也認爲:鰱魚暖胃,補氣,澤膚,故氣虛者宜食。
鱔魚
性溫,味甘,有補虛損、益氣力、強筋骨的作用,氣虛者宜常食之。《千金·食治》就曾說它主少氣吸吸,足不能立地。《本草衍義補遺》亦云:黃鱔善補氣。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種補氣血果品,除有益氣作用外,古代醫藥文獻還認爲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如《本經》說它益氣倍力。《滇南本草》認爲葡萄大補氣血。《隨息居飲食譜》亦記載:補氣,滋腎液,益肝陰,強筋骨。所以,凡氣虛伴有腎虛、肺虛和脾虛者,皆宜食之。
山藥
爲補氣食物,凡氣虛體質或久病氣虛者,宜常食之,最爲有益。山藥可以補肺氣,補脾氣,補腎氣,故凡肺氣虛或腎氣虛或脾氣虛的方藥中,都常用到它。
燕窩
性平,味甘,有益氣補虛、養陰補肺的作用,對氣虛又兼肺虛者尤宜。《本草再新》曾說它大補元氣。《食物宜忌》也有燕窩壯陽益氣的記載。《飲食辨錄》中還指出:燕窩,性能補氣,凡脾肺虛弱,及一切虛在氣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虛漏汗畏風者,服之最佳。
氣虛之人也是有很多要忌食或是少吃的食物,要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等現象的話,你要注意了,要及時的加強營養,進行食補工作,以免對健康造成影響。以上介紹的幾種食物我們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