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許多孩子的皮膚就會變得像荔枝皮一樣,麻麻點點的,這就是“痱子”悄悄地“爬到”身上了。

父母千萬別把嬰兒捂出痱子

  痱子,醫學上叫紅色粟粒疹。它刺癢難忍,使孩子白天晚上都不得安寧,如果抓破了,還會感染細菌,變成膿皰和小癤子,甚至並發急性腎炎或引起敗血症而死亡。

  痱子是怎樣發生的

  據市三醫院皮膚科醫生錢國培介紹,90%以上的嬰兒從6月份開始就有痱子出現,這是由於汗腺孔或導管被汗液阻塞,汗液瀦留於皮內而引起的;而且小兒代謝旺盛,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皮膚又細嫩,在夏季氣溫高,溼度大時極易生痱子。當然,有些皮膚嬌嫩、肥胖多汗或體質虛弱的成年人也會長痱子。

  趁皮膚出汗時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到,汗珠是從皮膚上微小的“泉眼”冒出來的。人體皮膚內分佈着無數這樣的“泉眼”,稱爲汗腺。它的作用是產生汗液,將體內多餘的熱量散發出去,以調節溫度。

  小兒新陳代謝本很旺盛,夏季氣溫偏高,各種原因可引起皮膚汗腺分泌增多,要是皮膚不夠清潔,“泉眼”周圍發炎,汗液排泄不暢,便形成痱子。

  小兒痱子表現與成人有所不同,變化較大。

  新生兒或小嬰兒痱子多爲細小透明的小水泡,顏色發白,比較淺表,分佈密集,俗稱白痱子。多發生於孩子穿戴過多、強烈日光曝曬或服用退熱藥突然出大汗以後。白痱子一般不痛不癢,無明顯不適,1—2天后可自行吸收,留下少許白色糠狀鱗屑。

  大一些孩子,痱子表現與成人相似,爲皮膚表面紅色小丘疹或丘皰疹,常突然出現並迅速增多。有的融合成片,以臉、頸、胸及皮膚皺摺處爲多,伴有明顯癢感和灼熱感,汗液浸溼後可有刺痛。孩子因此煩燥不安,睡眠時驚哭,以手亂抓亂撓。此型最爲多見,俗稱“紅痱子”。

  痱子繼發細菌感染,紅色丘疹頂端出現黃色膿頭,即爲膿痱子。此時,必須及時治療。否則,感染範圍擴大,可形成皮膚癤腫,可伴有發熱、局部疼痛等症狀。膿痱子還可繼發或誘發膿皰疹甚至敗血症、腎炎及化膿性腦膜炎。

  從臨牀表現看,痱子一般有紅痱和晶痱兩種。紅痱常見,好發於臉、頸、胸上部或皮膚褶縫處,圓而尖、針頭大小、呈密集的紅色丘疹,有癢感。晶痱則多見於額、頸、胸背上部及手臂屈側等處,爲一兩毫米或更大含清液的皰疹,不紅,易破,密集分佈,多無自覺症狀,所以小兒少有哭鬧。

  防治痱子的小方法

  痱子雖小,卻不可輕視,應未雨綢繆,採取有效防治措施。

  1.保持皮膚清潔乾燥,排汗通暢。給孩子洗澡要用溫水洗,用溫水沖洗後,水分蒸發快,有涼爽感。洗完澡後要立即揩乾,再撒上痱子粉。

  2.衣服要清潔、柔軟、寬鬆,最好用能吸水的棉織品。

  3.對於幾個月的小寶寶,不要長時間把孩子抱在懷裏,因爲這樣更易使孩子受熱而長痱子。

  4.適當控制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和活動量,居室內注意保持通風涼爽。

  5.注意飲食均衡。給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應多吃水果以及適當喝清涼飲料,如多吃青菜和西瓜,多喝綠豆湯。飲食中還應適量。

相關文章   常見的幾種育兒誤區  搖晃寶寶容易損傷其大腦  讓寶寶睡出美好明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