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莞劉女士,60歲了,依舊是家族企業的掌門人,她身體一直很好,精力充沛,就像《大宅門》裏的二奶奶,特別能幹,是家族裏響噹噹的大人物。近幾年,她發現有陰道出血,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是宮頸癌。一開始劉女士絕對不相信自己患了癌症,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也是沉默寡言,表情呆滯,食慾很差。等出院後,沒過半年,劉女士就自殺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腫瘤科主管護師陳潔指出,越是性格好強的人,越是經受不住疾病的打擊,很多時候,腫瘤患者在得知真相後,心情抑鬱、焦慮,免疫力下降,所以有一種說法稱,癌症患者往往不是死於腫瘤,很可能死於自殺或其他的併發症。


  有臨牀研究顯示,腫瘤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緒問題,與其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家庭情況及性格的不同,表現多樣化。總體來說,從腫瘤發病後1天-1年內約有90%的患者有焦慮、抑鬱、恐懼、絕望甚至自殺等傾向。


  所以,陳潔呼籲家人對於腫瘤病人的護理和照顧,一定要關注其心理情緒的變化,在生活上儘量安排得周全、細緻。


  (1)病人出院回家後,心情難免低落,此時,家屬最好能根據病人的愛好佈置其房間,色調淡雅、協調,力求柔和,比如換上顏色鮮亮的窗簾,牀單等。從視覺上,點亮其心情。


  (2)癌症病人在康復期,偶有嘔吐、食慾不振等,家屬要設法增進其食慾,飯菜要清淡可口,葷素搭配,粗精搭配,粗精兼食,既不能單調乏味又不可以過於油膩,以易消化吸收爲宜。


  (3)腫瘤患者在手術、化療結束後往往身體虛弱,精神較差,家屬應該多陪伴,如果患者平時有好朋友,可以讓其多陪伴患者。朋友的支持有時比家人更重要。


  (4)病友之間的互助。腫瘤患者可以參加康復俱樂部,那裏有很多“同病相憐”的病友,相互之間給予支持與安慰,這對於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很有幫助。


  (5) 當患者出現抑鬱症狀時,最好能夠找心理醫生,接受抗抑鬱治療。


  (6) 與醫生成爲好朋友。患者應長期與主治醫生保持聯繫,定期複查隨診,以便能對發現是否有復發或轉移。


  根據臨牀的無數案例對比發現,心情開朗、積極樂觀、勇敢面對腫瘤的患者,其生存期長,生活質量高。有些病人甚至做了手術、放化療,親屬都還不知道他是腫瘤患者,而那些整日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的腫瘤患者往往預後不理想。


更多癌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