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老人對孫輩的態度進入一個誤區:就是該管的時候不管,放任他的行爲;而真正應該讓他獨立的時候,卻不敢放手,擔心他做不好。老人的這種態度恰恰是孫輩養成任性、膽小等不良的性格特徵以及生活能力差、小毛病多等缺點的根源。


  溺愛面面觀


  李明是爺爺唯一的孫子,所以爺爺從小就對他非常疼愛,平時爺爺怕他磕着或者碰着,便不允許他玩這個,禁止他玩那個。哪怕孫子玩滑梯、盪鞦韆的時候,爺爺也一定要站在他的身旁保護他。


  李明自從上幼兒園開始,便由爺爺親自接送。由於馬路上車多、人多,爺爺每次接送他的時候,一定要拉着他的手才放心。當李明上小學後,爺爺仍然每天牽着他的手,送他上學,接他放學,而且他的書包一定是由爺爺揹着。


  一次,爺爺拉着孫子的手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老朋友。老朋友笑着說道:“孫子已經長大了,應該放手讓他自己走路了,書包也應該由他自己背。”爺爺則搖了搖頭,說:“不行,我要是鬆開手了,萬一出點什麼事怎麼辦?而且書包太重了,會影響他的身體發育,還是我揹着吧!”


  就這樣,眼看着李明馬上要上初中了,爺爺覺得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可是沒有了爺爺的大手牽着,李明總感覺心裏有些不踏實,於是他便要求爺爺繼續送自己上學。就這樣,爺爺牽着他的手又走了3年。


  而且李明從小就有一個壞習慣——賴牀。每天早上爺爺都要催促他好幾遍他才起牀。但爺爺從來沒有怨言,而是每天都很有耐心,而就是這種耐心一直縱容他養成了這個壞習慣。


  初中畢業後,李明以高分考上了省裏的重點高中,從此他開始了寄宿生活。正當人們羨慕他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的時候,沒想到半年後,他被迫退學,不得已回到了縣裏的高中上學。


  原來自從他到省城上學後,他不敢一個人上街,不會自己買衣服,也不善於和同學溝通,還經常因爲不能按時起牀而遲到。由於缺乏這些最起碼的生活能力,他最後只能選擇退學。


  感悟與反思


  爺爺因爲不放心李明一個人上學,所以每天手拉手送他上學,接他下學,因爲對他睡懶覺持放任的態度,所以每天親自催促他起牀。而恰恰是這種不放心和放任剝奪了李明自理、自立、自強的權利,最後使他被迫退學。其實,本來老人疼愛和呵護孫輩,關心他們的成長,這一點無可非議。但是這種呵護和關愛如果過了頭,愛就很有可能變成了害。


  在生活中,像李明的爺爺一樣堅持送孫輩上學、接他下學的老人還有很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老人過多地干涉孫輩的人際交往和學習生活。比如,他們堅持每天陪着孫輩做作業,幫他檢查作業;爲了幫孫輩贏得其他小朋友的喜歡,老人主動拿出糖果分給其他小朋友,等等。


  實際上,這些行爲都在無意中剝奪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權利,當然這種現象的背後是我們對他的不信任。因爲這種不信任,所以我們總是對他們管得太多。結果導致孫輩不僅得不到最基本的鍛鍊和學習,還因此養成了依賴的心理,甚至在性格方面變得膽小而任性。


  但有時候在一些細節方面,我們對孩子又太過放任,比如,孩子有挑食、賴牀、做事拖拉等一些小問題,我們往往本着一種“樹大自然直”的心理,認爲孩子長大後就好了。但是任何行爲都是一種習慣的養成,當孫輩的壞習慣已經養成了,我們再想糾正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而這些細節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方法與引導


  對孩子不敢放手會影響孩子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問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過於放任則不利於他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在放手和放任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


  第一,不要過分限制孫輩的行爲。


  有些老人出於保護孫輩的目的,不讓孫輩做這,也不允許做那,久而久之導致他喪失了很多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一次中國和日本的青少年組織的探險夏令營的聯誼活動中,一名記者問一個10多歲的男孩,說:“在野炊比賽中,爲什麼我們中國的孩子不如日本的孩子呢?”這個孩子的答案一針見血,他說道:“爲了方便我上學,我的爸爸媽媽讓我住在奶奶家。可是,奶奶對我有三不準:不準動刀,不準動電,不準動火。現在我都這麼大了,都不知道怎麼劃火柴,更別說野炊了。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幹,是我們不會幹啊!”


  的確,有時候,我們總是替孩子包辦得太多。在我們體力好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可以幫他做,但是當我們體力不好的時候,誰幫助他們呢?像一些火柴、刀具、燃氣竈等基本的生活用具的確存在着一定的危險,但是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教孫輩使用這些工具,教給他一些基本的常識,危險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相信這要比孩子長大之後,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要強很多。


  第二,多給孫輩一些信任和鼓勵。


  每個人都需要獨立自主的生活空間,孩子也不例外。但有些老人因爲捨不得孫輩受一點點傷,便總是處處保護他。比如,孩子盪鞦韆的時候,有些老人總是站在鞦韆旁保護他。事實上,這樣的保護好不好?當然不好,一來,孩子會因此變得很膽小,對長輩總有一種依賴心理;二來,他很可能會覺得長輩的這種保護令他在小朋友面前很沒有面子,爲什麼其他人可以單獨玩,我卻需要保護。可見我們的這種保護可能會“好心辦壞事”。


  所以有時候,我們應該適當地放手,給孫輩一些獨立的空間。當然,這裏的獨立空間不單單是指遊戲方面的,還包括學習、交際等等方面。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感受,讓他有充足的機會學會獨立和自我管理,必要的時候我們只需在一旁給他一些支持和幫助就可以了。


  第三,不放任孩子身上的小毛病。


  在成長過程中,孫輩身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小毛病。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怎樣的個性和習慣,都是由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比如,孫輩上學忘記帶作業本了,這個時候,我們做長輩的可能馬上就給他送過去。但是有了第一次,就很有可能會有第二次。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一名小學生把作業本放在家裏了,於是他給奶奶打電話要求她把作業本送到學校去。本來奶奶完全有時間給他送過去,可是奶奶卻在電話裏說:“乖孫子,奶奶也想幫你,可是家裏來客人了,實在抽不開身。”小孫子聽了,只好無奈地掛了電話。


  當天放學後,奶奶見孫子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便詢問他:“今天是不是被老師懲罰了?”孫子點了點頭。接着,奶奶摸着孫子的頭說道:“沒關係,奶奶教給你一個好方法。”這時,孫子睜大了眼睛看着奶奶,奶奶繼續說道:“你只要每天晚上睡覺前檢查一下書包,那樣你就再也不會因爲忘記帶作業本而被老師懲罰了。”從此以後,孫子果然養成了每天晚上睡前檢查書包的好習慣,而且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出現過忘記帶作業本的情況。


  孩子因爲年齡小,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很常見,如果我們像那位奶奶一樣,堅決不給他送過去,讓他嘗一嘗自己行爲帶來的後果,並告訴他下次如何避免此類行爲,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此外,針對孩子做事拖拉、挑食等習慣,我們也可以採用這種方法,讓他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這樣他身上的問題才能慢慢地被糾正過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