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動脈瘤經手術治療後,近期與遠期療效均良好,有報道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移植術後5年通暢率約爲83%。少數患者因術前即有長段動脈栓塞,術後仍有肢體慢性缺血現象。

(一)發病原因別名:股動脈腫瘤,股動脈瘤性增生)

股動脈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血白細胞計數升高、血沉加快及血液培養細菌陽性等,提示存在感染性動脈瘤。

1.超聲檢查 雙功能超聲可清楚地顯示動脈瘤的形態、結構、大小及腔內血栓情況,並能瞭解流速、流量等血流動力學信息(圖1),並可用於與動脈硬化閉塞症等疾病的鑑別。此外,利用其無創性,可用於篩檢是否合併其他部位的動脈瘤。

2.CT掃描 有助於診斷,能顯示出動脈瘤大小、瘤壁有否鈣化及附壁血栓的情況以及顯示感染性動脈瘤周圍的液體或氣體,並可與非血管性腫瘤相鑑別。

3.MRI檢查 無需造影劑便能顯示動脈瘤的大小、範圍、腔內血栓情況,清晰顯示動脈壁的各層結構,鑑別真性、假性動脈瘤。

4.動脈造影 是確定診斷和制定手術方案的最重要手段,可精確瞭解動脈瘤及周圍血管的情況,特別是流入道和流出道的通暢情況,對動脈瘤切除、血管重建術式的選擇具有指導意義。此外,也有助於發現其他部位的動脈瘤。

 

股動脈瘤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二)發病機制

對於動脈瘤內血栓形成者,其動脈瘤界限和搏動不明顯時需與股部其他腫物相鑑別。

 

股動脈瘤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大腿內側部進行性增大的搏動性腫物爲本病最常見症狀,一般無痛或有輕度脹痛或跳痛,感染性動脈瘤可有持續性疼痛。瘤體壓迫股神經可有麻木、放射性疼痛;壓迫股靜脈可有下肢淺靜脈曲張、踝關節腫脹,嚴重時關節活動受限。血栓形成或遠端栓塞時,肢體可有缺血症狀,表現爲下肢發涼、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疼痛。感染性股動脈瘤患者可同時有全身感染表現:發熱、軀體不適感、體重下降、血白細胞升高、血液培養出需氧或厭氧性細菌、血沉加快。

查體可在大腿內側可捫及膨脹性、搏動性腫物,與心臟搏動一致;感染性動脈瘤可有壓痛、皮溫高和局部紅斑;先兆破裂的感染性股動脈瘤可有皮膚壞死。捫診時可有震顫,聽診可聽到收縮期雜音。壓迫動脈瘤近心端動脈時,瘤體可縮小,震顫、雜音及搏動音可減弱,如瘤體較小,且動脈瘤內有血栓形成,則不易捫到搏動性腫塊。瘤腔內大量血栓形成阻塞血管或血栓脫落栓塞遠端動脈時,可產生遠端肢體缺血,表現爲皮溫降低、皮膚蒼白、足背及脛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趾端出現潰瘍及壞死、壓迫股靜脈時,下肢可腫脹、下肢淺靜脈曲張,嚴重時關節活動受限。

1.病史 患者有周身動脈硬化的表現,或有局部損傷史、穿刺插管或手術史。

2.臨牀表現 發現大腿內側、特別是股三角區的膨脹性搏動性腫物,結合壓迫症及肢體缺血症狀和體徵,可疑爲本病。

3.輔助檢查 超聲多普勒、CT、動脈造影等檢查,可助於確診。

 

股動脈瘤應該做哪些檢查?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由於動脈瘤內血栓形成或脫落血栓遠端栓塞可造成嚴重的缺血性併發症,可導致截肢甚至死亡。因此,主張積極手術治療。無論瘤體大小,只要無手術禁忌證,均應手術治療。

1.術前準備

(1)全面評價並調整心、肺、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

(2)術前進行精細的動脈造影以瞭解瘤體大小、流入道和流出道的通暢情況和其他部位有否動脈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