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作戰態度”認真、負責。飲食合理時,它每天攪拌食物的時間超過10小時;暴飲暴食,或是整天吃零食時,它還得“加班加點”。
胃的“戰鬥環境”十分惡劣。時不時有人往它身上倒濃烈的酒、滾燙的湯;或者快速進食,把它塞得滿滿的,使它喘不過氣來。
寒冬即將到來,人體內這位勞苦功高的“戰士”,很需要您“雪中送炭”。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胃雖然柔弱,但它也藏有幾把“刷子”。
守方:四防線忠心護“胃”
又是一個中秋佳節。新婚的小燕精心爲丈夫羅海準備了幾樣家鄉菜,還有一支紅酒。美味的家鄉菜引得羅海食指大動,他先夾了幾粒油炸花生米,有滋有味地咀嚼着。這時,小燕端出了丈夫最愛吃的回鍋肉,羅海馬上把未嚼碎的花生米吞入肚子,準備空出嘴吃回鍋肉。
大顆的花生米碎粒,在狹窄的食管裏短暫旅行之後,進入羅海的胃中。胃感覺到食物的降臨,很快興奮起來,蠕動加快,胃液分泌增多,準備將這幾粒花生米研磨粉碎。未被完全嚼碎的花生米,顯得粗糙、有棱角。胃在研磨時,花生米堅硬的棱角,狠狠地刺向胃壁。眼看胃壁就要被花生米刺傷了,還好,潤滑的胃黏液此時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黏液令花生米“腳底打滑”,棱角在胃黏膜上輕輕劃過,沒有對胃造成傷害。此刻,羅海還在大嚼美味的回鍋肉,根本沒有意識到,剛剛經歷了一次危險的考驗……
胃每天面臨的“風險”,遠比被堅硬食物的機械損傷複雜。胃的應急措施,當然也不止讓花生米“滑倒”這一招。讓我們更深入地瞭解胃在複雜、危險的工作環境中是怎麼保護自己的吧——
胃是消化道中的大塊頭,位於食管和十二指腸之間。多數健康、體形勻稱的成年人,胃的外觀如魚鉤狀。“魚鉤”的上端,即食物進入胃的地方,叫做賁門;“魚鉤”的下端,即食物經過粉碎、攪拌後離開胃的地方,叫做幽門;“魚鉤”的內側,即胃左緣的凹面,是胃小彎;“魚鉤”的外側,即胃右緣的凸面,是胃大彎。胃壁由內到外分爲四層,依次爲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和漿膜層。其中,胃黏膜可以稱得上是胃抵禦外敵的“中流砥柱”。爲了保護胃的健康,胃黏膜佈置了四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黏膜表面的分泌物 這道防線由胃酸、黏液、碳酸氫鹽、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抗菌物質組成。胃酸可殺滅隨食物進入胃中的細菌。我們在街頭買水果時,常會先 嚐嚐水果是甜還是酸,再決定是否購買。這塊我們“嘗進”肚子裏的水果,可能沒有洗乾淨,沾染了一些致病微生物。可我們多數時候並沒有因此而吃壞肚子,這裏就有胃酸的功勞。若人體內胃酸缺乏,就容易感染細菌與寄生蟲。我們也不能小看了胃黏膜上的黏液,黏液覆蓋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個周密的保護層,也就是黏液屏障。黏液具有潤滑作用,能減少粗糙、堅硬的食物對胃黏膜的機械性損傷。黏液還能限制細菌在胃中的擴散,減輕細菌對黏膜的損傷。
第二道防線:黏膜上皮 黏膜上皮對高濃度的胃酸具有特殊的抵抗力,並具有快速修復與更新的能力,能防止胃被自己分泌的胃酸、蛋白酶等“消化”掉。
第三道防線:黏膜下的毛細血管網 毛細血管網源源不斷地向黏膜輸送“彈藥”——各種營養物質,及時清除從胃腔侵入黏膜中的有害物質,防止並減輕胃黏膜的損傷。
第四道防線:黏膜的免疫系統 細菌的代謝產物或一些抗原物質侵入黏膜,引發急性炎症反應時,這道防線便開始發揮作用,阻止這些物質的進一步入侵。
靠着這一道道防線,胃很好地保護了自己,使自己經受住人生數十年來來去去的各種食物的考驗。然而,再堅固的城堡,也有被攻破的時候。當胃的防禦功能鬆懈下來時,或者當人們吞下去的食物“攻擊力”太強時,胃就難免受傷害,出現胃炎、胃潰瘍、胃癌等一系列疾病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攻方:八歪招輪番上陣
第一招:進餐不定時,胃酸“倒戈”
畢業才四年,陳曉便因工作努力、業績優異而獲得老總賞識,被任命爲市場部主管。在市場部主管的位置上,陳曉工作得更努力了。往往客戶一個電話打來,他便立即趕過去,常常錯過正常的就餐時間;爲了趕寫彙報材料,他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或兩餐並作一餐解決。由於長期飲食不規律,陳曉近來感到上腹疼痛、飽脹、噯氣,而且飯量也減少了很多,吃一點點東西便覺得撐得慌。
點評:胃酸的分泌其實很有規律,到了該吃飯的時候,胃會自動分泌出胃酸及胃蛋白酶等,等待食物的到來。可是許多人卻不注意用餐時間,該吃飯的時間不吃飯,讓胃空等。此時胃液聚集,胃酸濃度上升,又“閒着無事”,於是便惹是生非,開始對自身進行刺激,從而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研究表明,在慢性胃炎的危險因素中,進餐不定時危險度最高。
第二招:飯後一支菸,薰得胃“流淚”
都市報的記者張明是杆“老煙槍”,他有一個習慣,每次吃飯之後,必定要吸支菸。酒足飯飽之際,美美地吸上一口煙,對張明來說,真是賽過活神仙。不過,煙癮過足了,輪到胃發表意見了:張明的上腹時不時地隱隱作痛,還常有反酸、噁心等症狀。
點評:飯後吸菸易引起膽汁反流,會讓胃暫時覺得舒服,感覺“賽神仙”。然而,胃鏡觀察發現,每天吸菸20支以上的人,多半會發生胃炎或胃潰瘍。這是因爲,吸菸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潰瘍的發生率高90%以上。吸菸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禍首是尼古丁,一方面,它作用於迷走神經系統,破壞正常的胃腸活動,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縮,使胃黏膜的防禦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加重了對胃壁的刺激和破壞作用,使胃黏膜受到傷害。
此外,菸草中的菸鹼,可使幽門括約肌鬆弛而造成膽汁反流,加大了膽汁反流性胃炎的風險。
第三招:冷飲好喝,胃爽“歪”了
7月中旬的一天,豔陽高照,氣象臺發佈了高溫預警。下午,何倩照常去健身俱樂部跳健美操。出了一身汗後,何倩十分口渴,於是買了罐冷飲,一仰而幹。喝下不久,她就覺得胃痛得特別難受,還吐了一地。趕緊去醫院檢查,被診斷爲急性胃炎,打了幾天點滴才稍稍好轉。
點評:在空腹或運動後,喝過量的冷飲,會直接刺激或損傷胃黏膜,引起急性炎症。因爲胃黏膜血管在冷飲的刺激下迅速收縮,溫度快速下降,會導致胃痙攣、出血等,引起腹部不適、急性胃炎。
第四招:暴飲暴食,撐破肚皮
國慶節期間,在省城工作的楊浩回鄉看望父母。一到家,還沒來得及與父母說上幾句話,就被聞訊前來的幾個老同學拉進了酒店,說是要爲他接風洗塵。與兒時的朋友在一起,吃可口的家鄉菜,楊浩胃口大開。酒酣之際,一位同學拿着瓶啤酒,搖搖晃晃地走過來,說:“感情深,一口悶!”楊浩二話不說,抓起一支啤酒便往嘴巴里灌……
這一餐,楊浩吃得幾乎撐破了肚皮。3個小時後,楊浩覺得肚子有些脹痛,接着一陣噁心,嘔吐起來,吐後肚子脹痛仍沒有減輕。送醫院急救後,被診斷爲急性胃擴張。
點評:急性胃擴張多數是過度飲食引起的。此時胃內有大量的氣體、液體和食物滯留。由於擴張,胃壁變薄,皺襞消失,加之黏膜損害,胃壁上出現出血點和潰瘍,嚴重時可發生胃壞死和穿孔。當發生急性胃擴張時,病人早期症狀爲上腹或臍周持續性脹痛,不甚劇烈,繼之出現噁心、嘔吐。如有出血,嘔吐物可呈現紅色或咖啡樣;嘔吐物多伴酸臭味,且嘔吐後腹脹、腹痛症狀不見減輕。一旦病人暴飲暴食後有以上特徵性表現,須儘快去醫院診治。
第五招:熱湯鮮美,燙“小”了胃
有個笑話:鄰居給阿凡提送來一碗滾燙的肉湯,饞嘴的妻子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不料,湯太燙,燙得她眼淚都流出來了。阿凡提見了,問道:“你怎麼了?”“可憐我的老母親,生前最喜歡喝肉湯了!看到肉湯,想起她老人家,我就傷心落淚。”妻子爲了掩飾尷尬,急中生智地答道。
阿凡提信以爲真,毫無防備地喝了一口熱湯,也被燙得眼淚直流。“你又怎麼了?”妻子故意問道。“你母親過世時,你還很年輕。我想起你這麼年輕就成了孤兒,感到很傷心,所以就流了淚。”阿凡提回答道。
阿凡提夫妻不小心喝了口熱湯,把眼淚都燙出來了。那生活中有許多人,天天喝熱茶熱湯,又會燙出什麼呢?
點評:喝過熱的湯或茶,會對胃黏膜產生直接的物理刺激,從而損傷胃黏膜,引起急性炎症。經常吃過熱的食物會使炎症反反覆覆,形成慢性病變,開始是淺表性胃炎,以後發展成萎縮性胃炎。有人作過一項動物實驗,用55攝氏度的熱水給大鼠灌胃,數週後導致大鼠的萎縮性胃炎。
第六招:進食快速,攻胃“閃電戰”
午餐時間到了,保育員把小朋友們帶到餐廳。調皮的孩子們吃飯也不肯安生,到處跑動。爲了讓小朋友們早點吃完飯,保育員不厭其煩地提醒小朋友:別說話、好好吃、快點吃。還出了個主意,讓小朋友進行“看誰吃得快”的比賽。有些保育員爲了讓小朋友快點把飯菜都吃完,還急切地往小朋友嘴裏塞飯,往往沒等小朋友嚥下便一口接一口地喂……
點評:保育員的“妙計”,其實一點也不妙。這樣一來,幼兒進餐是快了一點,但食物沒有經過細嚼慢嚥就吞下去,胃不得不花相當大的力氣去消化這些沒嚼透的食物。日復一日地快速進餐,會使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胃炎。如果每餐飯在25分鐘左右,每口飯嚼30下或更多,就會少得或不得胃病。
另外,進食速度比賽,會使原本愉快的進食嚴肅起來,令幼兒精神緊張,也會引起胃炎。應營造輕鬆愉快的進食氣氛,像美國的幼兒園,孩子們的用餐環境十分寬鬆,幼兒可以自己選擇座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討論飯桌之外的話題,如好看的卡通片或是跟爸爸媽媽上哪兒玩等,頗有成年人工作午餐的氣氛。
第七招:烈酒下肚,胃黏膜“紅了臉”
鐵哥們要結婚了,李輝作爲伴郎,替新郎擋酒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婚宴中,面對衆多盛情難卻的敬酒,杯來盞往間,李輝喝得暈頭轉向。婚宴尚未結束,李輝便感到上腹部不適,有噁心、燒灼感,還吐得一塌糊塗。
點評:酒可以直接損害胃黏膜,也可通過刺激胃酸分泌增多,間接加重胃黏膜的損傷。若一次喝入大量烈酒,可以引起急性胃炎;長期飲酒無度,則可發展爲萎縮性胃炎,甚至胃癌。有人作過實驗:喝酒後,立即用胃鏡觀察,可見胃黏膜出現片狀潮紅。
若無法戒酒,建議在喝酒前吃點東西,比如吃個大饅頭,先佔了胃的空間,以減少喝酒量,並有效地保護胃黏膜。
第八招:消炎藥物,誤傷了胃
半年前,魏東因膝關節紅腫、壓痛,早晨起牀後關節僵硬,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爲類風溼性關節炎。醫生給他開了消炎鎮痛藥,如保泰鬆、阿司匹林等。幾個月後,魏東的關節症狀得到了控制,胃卻出現了問題:最近,魏東常感上腹不適,不時噁心嘔吐,還出現黑便,被診斷爲急性糜爛性胃炎。
點評: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保泰鬆等,可導致胃黏膜屏障損害,增加胃酸向胃壁的逆向擴散,導致胃壁毛細血管擴張,胃組織水腫、出血、糜爛,從而誘發或加重胃炎。這類藥物應避免空腹服用。長期用藥者,可同時加服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
攻方除了這八大歪招外,還有很多“祕密武器”,如口味偏鹹偏辣,嗜好油炸、醃製或熏製食品等等,在此就不一一“揭發”了。
胃的數字化“生存”
大小:空腹時胃的容量爲50毫升,進食後爲1500毫升,擴大了近30倍。
蠕動:蠕動是從胃的中上部開始,有節律地向幽門的方向進行。胃蠕動波的頻率約每分鐘3次,並需1分鐘到達幽門。
排空: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爲排空。一般在食物入胃後5分鐘,即有部分食物被排入十二指腸。不同食物的排空速度不一樣。例如澱粉類食物(如米飯)排空比蛋白質類食物(如瘦肉)快,脂肪類食物排空最慢。對於混合食物,胃完全排空需要4~6小時。
分泌:胃每天分泌胃液約1.5升~2.5升。
更新:胃黏膜上皮2~4天更換一次,這對於防禦高濃度胃酸引起的損害具有重要意義。
雙拳難敵四手,好漢架不住人多。
面對層出不窮的攻擊,胃這個“好漢”需要八方支援……
支援:七措施安撫受傷的胃
在戰爭片中,每當一方在戰場上支持不住時,便抓起對講機,向後方呼叫火力支援。“向我開炮”,是影片的經典臺詞。對於胃,我們不能向它“開炮”,但必須提供足夠的支援,幫助它“自衛”成功。
攻擊胃的八大歪招中,大部分是因爲飲食行爲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改掉上述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便將化解大部分歪招對胃的“攻勢”。正確的飲食行爲包括:每餐進食量適度;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主動進食;食物的溫度要適宜,以入口後感覺不燙也不涼爲度;進食要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此外要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功能受損;用餐時要保持心情愉快。
胃在與損害因素的長期鬥爭中,難免會“失手”,患上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病。這些疾病常常令胃部傷痕累累。此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針對性的飲食措施就如同雪中送炭,安撫受傷的胃,爲修復病損部位提供良好條件。
措施一:流質食物 VS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病人初期應進食流質膳食,如牛奶、用小米或大米熬製的稠米湯、豆漿、雞蛋羹等。病情好轉後,可改爲半流質食物,如稠粥、煮得較爛的掛麪、肉餅湯等。
措施二:鬆軟飲食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病人每天的餐次可多安排1~2次,每次吃的量可適當少些,食物要鬆軟易消化,如稠粥、饅頭、包子、蛋糕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吃鬆軟易嚼的食物,也要多嚼幾下再咽。咀嚼活動可以刺激更多的唾液分泌,促進食物的消化。
措施三:雞湯肉湯 VS 胃酸分泌下降
慢性萎縮性胃炎病人,分泌胃酸的功能下降,可多吃些濃縮的肉湯、雞湯,以及帶酸味的調味品如醋等,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措施四:珍珠粉 VS 胃酸分泌過多
有些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年輕病人,胃酸分泌過多,上腹隱痛、飽脹不適,睡不好,建議晚上吃點珍珠粉。珍珠粉不但有鎮靜安神、控制胃酸的作用,還有較好的美容效果。
措施五:低脂高蛋白食物 VS 膽汁反流
有膽汁反流的慢性胃炎病人,常有上腹部燒灼樣疼痛不適症狀,尤其在空腹或夜間明顯,可多吃瘦肉、魚、牛奶等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措施六:維生素C VS 胃黏膜萎縮
維生素C有保護胃黏膜和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可預防胃黏膜萎縮的進展。平時吃蔬菜水果較少的人,可以適當補充多種維生素片。
措施七:小米粥 VS 胃潰瘍
生活中,潰瘍病人吃得比較多的主食是小米粥、大米粥、麪條等。若對口味不挑剔,建議多吃小米粥。其次是大米粥,這兩種粥能更顯著地提高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烹調以蒸、煮、燉、燴爲主,避免進食薰、炸、醃、拌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腸負擔,導致疾病的反覆發作。
牙刷不潔,胃病怎好得了
幽門螺桿菌(Hp)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可以寄生於牙菌斑、牙結石、牙周袋及牙刷上。慢性胃炎之所以易反覆發作,難以根治,就與口腔中的Hp進入胃密切相關。而口腔中的Hp難以消除,又與不衛生的牙刷脫不了干係。牙刷上的Hp,可以在口腔及胃中的Hp被根除後,成爲新的傳染源。研究發現,使用時間越長,牙刷上Hp的檢出率越高;正確保管牙刷,可以顯著減少牙刷被Hp感染的機會。
怎樣使用和保管牙刷呢?正確的方法是:牙刷使用後用清水刷洗乾淨,置於乾燥通風、最好有日光照射的地方。有條件者,可以在刷牙前後用肥皂水或雙氧水浸泡牙刷。錯誤的方法是:將牙刷置於密閉容器裏,刷牙後不用清水沖洗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