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丈夫經常對我說:“最理解母親心情的是你腹中的胎兒。你要經常以一種安詳、和藹和穩定的情緒,保護這個小生命,直到他來到這個世界。只有這樣,胎兒才能安心地傾聽你的話,學到更多的東西。”

胎教的關鍵是母親情緒和態度

  就胎教效果而言,母親對待胎教的態度以及胎教中所懷有的情緒是極爲重要的。

  那時,我的丈夫約瑟夫經常對我說:“最理解母親心情的是你腹中的胎兒。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胎兒身上,那麼你說的話、想教他的東西就一定會被他接受,但決不能對他持有毫不負責或是抱怨的態度。另外,焦慮和不安情緒也是不好的。爲此,你要經常以一種安詳、和藹和穩定的情緒,保護這個小生命,直到他來到這個世界。只有這樣,胎兒才能安心地傾聽你的話,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雖然不知道母親生氣、害怕、心神不安的時候,胎兒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但我卻認爲母子之間是心心相印、彼此影響的。胎兒在母體內不僅看到、聽到、感覺到很多東西,而且他還能領會到母親所感覺和思考的問題。聽朋友講,孩子好像很能領會母親情緒的波動,當母親非常生氣或十分恐懼的時候,孩子就會用力踢母親的腹部;而當母親悶悶不樂時,平時很活躍的孩子也像沒有力氣一樣不動了。

  許多孕婦可能和我一樣,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那就是胎兒無論在腹中怎麼鬧,母親只要一唱搖籃曲,胎兒就會安靜下來。我想這是因爲孩子聽到母親和諧聲音的緣故,同時,還因爲孩子敏感地察覺到母親對他的一種愛,因而安下心來。

  我常在風和日麗的下午,到離家不遠的小路上散步。這是一條安靜的林蔭小道。聽着啾啾的鳥鳴聲,心情會變得格外輕鬆愉快。這時我就能感覺到腹中的孩子,好像在很舒服地舒展着他的小身體。

  懷孕時我總告誡自己,如果母親常懷有一種平靜、開朗、和藹的心情,那麼受此影響,胎兒就會完成良好的身心發育。所以,在此期間我不曾生過氣,不曾和約瑟夫吵過架,也不曾使自己心神不安過。

  此外,在這期間,我也爲將要出生的孩子做些物質上的準備。由於這時還不能知道將來是生男還是生女,所以就用中間色的布和線來爲未來的嬰兒縫製和編織些小衣服、小襪子等等。做這些事情,能使你獲得一種即將成爲母親的真情實感:“啊,我的孩子就要出世了。”你會感到對孩子的愛是那樣的深沉,從而使母子之間的紐帶連接得更加緊密。

  我相信蘇珊領會了我們倆對她的深深的愛,並知道自己是在一個十分安全可靠的地方。這一切都給了蘇珊向未來世界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和力量。可以說,對父母、對外面世界的信賴與安全感是產生創造力的源泉。

  你一定注意到,所有從事新發現、新創造所需要的勇氣,無論誰都是一樣的,即他們的力量來自於因爲被愛而產生的安全感。我們大家也都是在受到保護,確實感到自己的歸屬有保障的時候,才得以充分發揮自己所具有的能力的。

  近年來,專家們對胎兒所具有的能力,開始重視起來了。他們着手研究胎兒感受母親心情作出的反應,並且收集了很多研究資料,最後似乎得到了一個明確的結論:當母親憤怒、不安、悲哀時,身體內分泌出來的激素及其大腦生成的物質會通過胎盤傳給胎兒,這樣會使胎兒陷入和母親一樣的精神狀態,即母親的感情信息,是通過激素傳遞給胎兒的,但反映出來的好像是孩子領會了母親的感情和思維。

  有一本書介紹了一個以猴子爲對象的實驗結果。實驗時,一面記錄母猴胎內小猴的心跳、血壓以及母猴的血壓和宮內壓,一面給它以輕微的刺激,用以調查母猴的精神緊張會給胎內小猴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實驗者拿一個蘋果做出要給它的樣子,然後一下子收回在身後,於是母猴顯出失望的樣子,這時候從母猴的血壓及心跳是看不出很大反應的,但反映在胎內小猴身上卻很明顯。這樣的挑逗行爲持續兩分鐘以後,母猴的不滿強烈起來,與此相應,胎內小猴的血壓及脈搏也一下子低落下來了。我想,如果是人的話,恐怕也會產生同樣結果的。

    這個實驗說明,母親的情緒不安和精神緊張,對大人本身來說或許無關緊要,但對生長迅速、發育過程複雜的胎兒來說卻是舉足輕重的。

  可以說在進行胎教時,教什麼,教多少,教到什麼時候?這些並沒有一定的規定,時間充裕的人可以教更多的東西,而沒有時間的人只反覆教字母和算術也並非不可,但不可缺少的是父母的“愛情”。如果母親缺乏溫暖柔和的深情,即使環境再好,想教的東西再多,胎兒也不會接受。胎兒與母親是心心相印的,胎兒在母親懷孕期所留下的印象,甚至在出生後仍然左右他的意識。

  我在讀了托馬斯·巴尼所著的《胎兒在注視》這本書之後,感觸很深。書中介紹了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一位婦產科教授報告中的例子。

  一般嬰兒出生後不用教就知道馬上吮吸母親的乳房,但教授診治的一個女嬰,身體十分健康,可是母親喂她奶,她不但不去吮吸還把臉轉開,顯得尤爲異常。很明顯這不是因爲身體有病,因爲當給她裝着衝好奶粉的奶瓶時,她馬上就開始使勁地吮吸了。幾天後,這個一直拒絕吃母奶的孩子,一旦被別的婦女抱在懷裏時則拼命地吮吸奶汁。爲瞭解釋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教授向孩子的母親詢問了許多妊娠中的事情,然而回答卻是既沒有得過什麼病,也沒有碰到任何對胎兒有影響的事件。當最後問她是否願意懷孕時,回答是“當知道懷孕的時候,曾想過打胎,是因爲丈夫非常想要孩子,所以才勉強地將她生下來"。

  也就是說,這個女嬰知道母親對自己沒有愛,所以出生後也拒絕與母親建立聯繫。

  這件事再一次告訴我們,母親與胎兒靠愛連接在一起的“紐帶”是存在的,並且十分重要。不用說,胎教的第一步是必須抱有一種感情,即需要從內心深處盼望着孩子的誕生,並將這種盼望貫穿在整個懷孕期間,而這種感情的存在能使胎教獲得最佳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