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機依賴症”的話題再次引發了社會熱議。有媒體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一家人聚餐,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着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後,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有網友開玩笑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


  睡覺前在牀上你會做什麼?是窩在被窩裏在微博上刷屏,還是瞅兩眼流行的視頻,或是在手機上點擊着微信?在一個個不眠之夜,越來越多的人在臨睡前拿起手機做這些事情。


  睡覺前玩手機人


  看電子書、刷微博、聊微信、玩遊戲、購物……智能手機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和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但同時也埋下隱患――一不小心就會被手機“奴役”,患上“手機依賴症”。


  愛立信消費者研究室最近發佈的2011年中國城市通信行爲研究報告裏提到,62%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睡覺前玩手機,主要在瀏覽網頁、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網站等。另外人們最常在上下班途中玩手機,這個比例高達75%。


  易發於白領人羣


  “‘手機依賴症’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心理疾病,這種症狀多見於比較孤僻、自卑、相對缺乏自信的人。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心理不適應狀況出現增多趨勢,特別易發於白領人羣。”宜賓肛泰肛腸醫院副主任醫師呂寶才表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爲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症狀。“一旦沒有人發短信或者打電話來,心裏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


  呂寶才說,還有一部分比較活潑開朗的人,純粹的屬於是愛玩族,喜歡在網上進行各種各樣的網絡活動。久而久之,也就具有“手機依賴症”。


  手機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好玩,它開始佔據甚至侵入我們越來越多的時間。“手機依賴症”的一員,要是哪一天你要是叫他不玩手機了,就是一種要死要活,沒有精神樂趣的萎靡狀態。


  文科女生依賴手機嚴重


  女生更易於接受時尚的事物,特別是隨着手機上網功能越來越強大,一些女大學生“手機達人”整日用手機登錄QQ和個人空間,玩“種菜偷菜”等遊戲,文科生由於課程壓力比較輕,加上擅長社交,所以一些人晚上更喜歡用手機狂煲“電話粥”。與此相對,理工科的男生由於課程衆多,專業的限制,對新鮮的事物的敏感度不太高,加上其嚴謹、務實等原因,通常對用手機這種工具的依賴症比較小。


  “我現在‘菜齡’有8個月了,用手機偷菜就是很方便,我會在手機上設定鬧鈴,有時候到半夜設鬧鐘起牀收自己菜或偷別人家菜。”大二的羅同學說,總感覺偷菜的時候是極其高興和激動,當然也會因爲自己的菜被偷,而心情沮喪,反正用手機偷菜的遊戲已經成她的一種精神寄託。


  危害:


  影響新陳代謝


  據呂寶才介紹,智能手機的功能異常豐富,原本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很多人可能玩興正濃,還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機QQ等網絡活動,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顯示在牀上使用1個多小時手機等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週期將受到影響,並使睡眠處於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容易忽略疲勞感


  人們在玩手機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身體的疲勞感,事實上,長時間盯着手機屏幕會造成眼疲勞;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會造成頸部、手臂肌肉疲勞;而長時間過度使用觸屏手機,會導致手部關節、肌腱損傷性症狀羣,包括手指、手腕關節疼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形成所謂的“觸屏手”。


  社交受到嚴重影響


  呂寶才指出,如果一味依賴手機,深受手機影響的話,會給我們很多人的心理和社交帶來嚴重影響。“朋友們在一起,全都低頭不語,手機成精神寄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這樣疏遠了,自己在無形之中建造了一座心牆,這座無形的心牆,往往就會成爲我們前進的最大障礙。”


  削減思考的能力


  呂寶才介紹,手機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們患上類似“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思維不斷被打斷,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此外,過度關注手機還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間的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得到,讓人難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時間裏,也與手機形影相伴,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裏。其實這樣做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怎樣擺脫“手機依賴症”


  中小學生最好不配手機


  呂寶才介紹,和其他類型的“上癮”相比,手機上癮的糾正更爲容易些,人是否被手機“奴役”,關鍵在於自控能力的強弱決定。


  “中小學生自制力不強,家長應該加強監管。”呂寶才表示,對於初中以下的孩子,家長最好不要給其配備手機;如果給孩子配了手機,應該嚴格控制其手機上網流量,並約法三章,如上課時間不許玩手機等。


  呂寶才建議說,由於中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不強,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買功能太多的手機,最好的就是那種只能簡單的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手機,這樣可以人爲地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


  將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


  對於成年人,呂寶才建議大家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着離手機遠一點。“很多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玩,其實完全可以靜下心來,看看車外,放鬆一下身心。”


  呂寶才表示,解決“手機依賴症”的關鍵在於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儘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要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儘量將生活的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遊、健身等。如果對手機依賴過於嚴重,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試着不帶充電器


  你可以嘗試不帶充電器,逼着自己減少手機上網(這個很耗電)的時間,這個辦法很有效。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手機依賴症”小測試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機依賴症,做做下面的測試吧,如果以下問題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有“手機依賴症”。


  1.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2.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不會感到不適應,並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


  3.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


  4.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5.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6.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


  7.你晚上睡覺也開着手機嗎?


  8.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