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蟎病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一)治療

以往曾用卡巴胂、乙胺嗪等藥治療,卡巴胂對肺蟎蟲病有肯定療效,但因其毒性太大,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已被甲硝唑(滅滴靈)代替,甲硝唑殺蟎效力佳,服用方便,不良反應少,療效可達90%以上。成人劑量0.6g/d,分3次服或0.8g/d,分2次服,7天爲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每療程間隔爲7~10天,如第1個療程結束後,治療效果不顯著,甲硝唑可加至1.2 g/d分3次服用。若3個療程後病情仍無明顯好轉,應改用其他藥物如吡喹酮等治療呼吸內科的常見疾病。亦有人主張用甲硝唑每次0.4g,3次/d,連服10天爲1個療程,療程間隔爲7天,每療程前2天及最後2天加服吡喹酮25mg/(kg·d),分3次口服,對肺蟎病有很好療效。不良反應有食慾缺乏、噁心、腹瀉等,停藥後消失,患者多能耐受健康問題。如合併肺部感染,則有針對性的選用抗生素治療,不良反應症狀明顯者可加用甲氧氯普胺等對症處理。

肺蟎病經治療後如咳嗽、咳痰、胸悶等臨牀症狀消失,肺部囉音消失,X線胸片與治療前胸片相比有明顯吸收好轉,血嗜酸粒細胞正常及痰液檢查2次以上肺蟎成蟲、幼蟲或蟲卵轉陰性,可視爲治癒。

(二)預後

本病誤診率甚高,有報道達33.3%~77.35%,且有報道誤診爲肺結核長達11年者。延誤治療者預後差。

 

肺蟎病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肺蟎病 

肺蟎病應該如何預防?

(一)發病原因

它是由嗜肺蟎類隨空氣、水和食物侵入機體,經呼吸道並寄生於肺部而引起的肺寄生蟲病。本病有明顯職業性,從事糧食及中草藥貯存、加工、銷售及紡織工人患病率較一般人羣明顯增多,一般報道爲5.3%~17.9%。

(二)發病機制

嗜肺蟎類經呼吸道進入,首先寄生於支氣管末端及肺泡囊內,並藉其顎體和足體遷徙到肺其他部位,其發病除因肺蟎移行過程中對肺泡局部機械刺激引起急性炎症反應外,蟲體、代謝產物、蟲卵都是強烈的過敏原,可引起Ⅰ型、Ⅲ型甚至Ⅳ型變態反應,導致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細支氣管周圍炎、哮喘以及肺實質和間質的損害,出現肺內結節性病變、肺纖維化等。

兩肺可見散在或融合略呈圓錐形結節,1~2mm大小,個別可達5mm以上,多靠近髒層胸膜,略隆起,微黃,切面可見到金黃色物質,結節壓片可找到蟎蟲。這些改變是由於蟎蟲在肺細支氣管內繁殖形成病竈,引起炎症導致鄰近的肺組織實變。其主要病理改變是細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杯狀細胞增多、基底膜增厚,支氣管黏液腺增生、肥大、平滑肌增厚、管腔狹窄,細支氣管及支氣管周圍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肉芽組織形成和結締組織增生,炎性滲出物增加等類似肺間質炎症的表現呼吸內科的常見疾病。偶亦可見廣泛的肺實變及局部胸膜粘連。

 

肺蟎病應該做哪些檢查?(別名:肺蟎症)

        本病易與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結核、Leofflers綜合徵、胸內結節病、肺血吸蟲病、肺部感染、胸膜炎等病混淆,特別是有長期乾咳、X線胸片有間質性改變者易誤診爲瀰漫性肺病,應仔細區別,從事糧食、中草藥工作的特定人羣多發,呼吸困難非進行性加重,胸部聽診無爆裂音,無杵狀指,甲硝唑治療有效等可鑑別。

        常合併細菌感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