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大腸桿菌與大腸癌有關。人體內的大腸桿菌會在腸道發炎的時候引起大腸癌。大腸癌在發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的症狀,但是當患者出現膿血便、腸梗阻和進行性貧血而去就診時,病變多已進展至中晚期,吞噬人們的健康。那麼還有什麼原因還會引起大腸癌呢?


  疏於清理垃圾,腸道備受牽連


  1、排便不及時


  如同生活垃圾在桶裏放久了,垃圾桶會隨着垃圾一起腐爛一樣。大便就是人體的“垃圾”,如果不能每天清除,較長時間累積在腸道的話,糞便內的有害物質就很容易對腸黏膜造成傷害,從而誘發癌變。特別是夏季人們吃晚飯的時間通常較晚,尤其是白領,朋友們聚在一起吃完晚飯就已時至深夜,回家便是倒頭大睡。爲了消化這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機體需更多膽汁進入腸道來幫助其消化、吸收,同時膽汁會在細菌作用下分解成二級膽酸,這是一種毒性很高的致癌物,長期作用於腸黏膜,可引發癌變。


  2、西式飲食


  受西方元素影響,城市市民逐漸接受了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西式飲食,而此類食物含大量飽和脂肪酸,易導致大腸菌羣組成紊亂,促使致癌物生成和發展。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多肉少菜的飲食比例也相應增加,大腸癌患病率當然隨之“水漲船高”。


  3、久坐不動


  缺少運動久坐是導致大腸癌的又一重要危險因素。由於白領缺少必要的運動,長期久坐,腸道蠕動減少,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會增加糞便致癌物對大腸黏膜的刺激。因此,要主動提高日常運動量,如每天慢跑30分。有數據顯示,多運動的人體內的前列腺素PGE2大大降低,這種激素已知可能是大腸癌細胞的生長因素。


  溫馨提醒:


  大腸癌的第一個症狀是大便帶血,但人們經常誤認爲是痔瘡造成的。除此之外,還會出現糞便形狀改變,如由粗變細,糞便變稀、有黏液;排便次數增多,但卻排不出糞便;反覆的痔瘡不愈,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肚子脹痛。出現以上幾條症狀者,要警惕大腸癌,應到醫院定期篩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