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影響,目前我國平均新髮結、直腸癌病例達13萬,並以平均每年4%的增幅不斷上升。而且我國腸癌的發病的平均年齡平均發病年齡爲55歲,比西方要提前10年,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佔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專家表示,除了因爲現在人羣飲食結構變化的因素外,許多民衆忽略如“大便常規”、“肛門指檢”等簡單的檢查項目,認爲不好意思,其實這兩項檢查是非常有效的大腸癌篩查手段。


  腸癌多爲中晚期腸癌不要忽視“肛門指檢”


  目前,查出來的腸癌多爲中晚期腸癌,爲什麼難以早期發現呢?專家表示,腸癌的早期症狀非常隱匿,很容易被忽視,等出現便血、腹痛、腹部腫塊等明顯症狀時,通常已經到了中晚期。尤其是年輕人,新陳代謝旺盛,癌細胞分裂也更快。


  專家指出,大腸癌比較確定的高危因素包括有家族史;受檢者本人有腸息肉或曾經得過腸癌;大便有隱血。


  許多單位組織體檢都有“大便常規”、“肛門指檢”的檢查項目,但去做的人並不多。其實,這兩項檢查是非常有效的大腸癌篩查手段。專家稱,60%的直腸癌,腫瘤在直腸的下段,肛門指檢可以檢查位置較低的直腸癌,如果有癌症,直腸內有質地又硬又脆的菜花樣的腫塊,醫生一摸就知道。


  如何區分腸癌與痔瘡


  腸癌患者早期會出現大便出血等症狀,而痔瘡也是大便時出血,因此很多患者出現上述症狀後,往往首先聯想到是痔瘡,有的大腸癌患者甚至被誤當做痔瘡患者進行治療。


  事實上,兩者是有區別的,大腸癌病人的大便次數增加或不規律,而痔瘡病人一般不會增加大便次數。而且二者出血量和出血狀況不一樣,大腸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較多,而痔瘡出血一般在大便前或大便後,出血量少。


  此外,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一般會腹部疼痛,而痔瘡不會腹痛。大腸癌還會有明顯的肛門下墜感。因此出現大便出血後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確定病情。


  腸癌並非防不勝防


  年輕人一旦得腸癌雖然比老年人更爲兇險,但只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腸癌並非防不勝防。


  專家說,多數腸癌是由癌前期病變——息肉發展而來的,而息肉可以通過腸鏡及時摘除,從而達到早期治療和預防腸癌發生的目的。


  腸癌的發生和生活習慣關係密切,可以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美國已有研究發現,從事體力活動越多,腸癌的發生率越低,體力活動量小的人得大腸癌的機率,明顯高於活動量大的人。因此,年輕人要避免成“久坐族”,每天保證一定的運動時間。


  在飲食方面,攝入過多的高油、高脂、高蛋白食品會令腸道不堪重負。酒精的攝入量與腸癌也有關係,減少酒精攝入有利於預防大腸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