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說看似“頭頭是道”


  2012年11月15日,騰訊健康頻道出了一篇題爲《珠光寶氣反致癌 別被正能量忽悠了》一文中,最讓消費者恐慌的段落如下:“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醫師申文江警告大家:翡翠中含有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鉻,長期佩戴翡翠飾品,有致癌的危險,特別是肺癌和皮膚癌。這是因爲鉻及其化合物主要侵害皮膚和呼吸道,出現皮膚黏膜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如皮炎、潰瘍、鼻炎、鼻中隔穿孔、咽炎等。可損害人體皮膚及呼吸道,形成很深的潰瘍性鉻瘡。更長遠的危害體現在肝損害和腎損害上,絕對是無法估量的。”


  而17日《揚子晚報》也出了一篇名爲《“玉養人”沒根據,它反倒能致癌?》報道,裏面提到“翡翠綠色部分含有的鉻,又稱“鉻綠”。用於生產顏料,製作陶瓷、耐火磚等,有機合成中作催化劑。由於是重金屬、因此三價鉻會破壞蛋白質,對人體有害。”


  可以肯定的是,倘若翡翠真致癌,那麼必將給翡翠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所以此報道被行業人士所關注。初看致癌說,不少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確實感到迷惑,既有專家的解釋,又有記者的瞭解,說起來頭頭是道,事實果真如此?科學發展如此多年,倘若翡翠真的致癌,爲何現在才發現且在媒體公開?古人在佩戴翡翠的時候,雖然未必有現代的科學技術,但是難道憑經驗就發現不了一丁點問題?一系列疑問充斥在讀者心中。


  翡翠致癌沒有科學依據


  作爲行業內知名權威的玉石專家,王春雲肯定地告訴記者,申醫師的翡翠含鉻致癌言論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翡翠裏面絕不存在三氧化二鉻。


  首先,翡翠綠色確實是因爲翡翠確實含鉻元素。但是此鉻不同於三氧化二鉻中的鉻離子,而是鉻原子。給翡翠帶來喜人綠色的鉻原子,取代鈉鋁輝石晶格中的鋁原子,導致八面體晶體場(或稱配位場)發生畸變,形成了翡翠的誘人綠色。但翡翠中的鉻原子雖然參與鈉鋁輝石的晶格構造,卻不是可以自由遊離的鉻離子,二者有着本質的區別。


  其次,可以自由遊離的鉻離子屬於重金屬,對人體有害,會導致人體患上癌症,但翡翠中並不含鉻離子,只有結合進礦物晶格的鉻原子,而其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王春雲激動地告訴記者,遊離態的鉻離子與共價鍵合的鉻原子都區分不了,將二種不同結合態的鉻的存在形式混淆起來,得出翡翠含鉻致癌的結論,是一種可怕的科盲和無知,對社會造成的恐慌,是不言而喻的,必須予以糾正。


  王春雲還舉例,其實從常識角度也可以判斷出含鉻致癌結論的荒謬,如果礦物含鉻即會致癌,鑑於紅寶石醉人的紅色也是來自鉻原子的致色,那麼在這個邏輯下,也能得出紅寶石也會致癌的結論,徹底顛覆千百年來人們以紅寶石爲寶石之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的。


  B貨、C貨翡翠也無毒


  王春雲還告訴記者,除了翡翠致癌論,翡翠放射性問題,翡翠養人、顏色擴散問題,翡翠B貨、C貨對人體健康影響等問題,也在這兩個報道中有所涉及,給讀者造成了誤解。


  尤其是人們對B貨、C貨翡翠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王春雲回憶,B貨、C貨翡翠的概念,是在大約20世紀80年代,由香港個別翡翠學者和翡翠商人提出,90年代北京一些翡翠學者和珠寶商跟進這種說法,天真地以爲B貨、C貨也是翡翠,美麗,便宜,可以滿足一些人的美觀、裝飾要求,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還出現了“A貨翡翠送老婆,B貨、C貨翡翠送情人”的說法。


  現在,有一些專家和媒體指出B貨、C貨翡翠有毒,建議消費者不要購買,避免中毒,是最近幾年隨着翡翠市場升溫而出現的新誤識。王春雲告訴記者,科學的認識應該是這樣的:首先,從價值上來講,B貨、C貨翡翠是人工改造的,可以批量生產,不具有稀缺性,所以不具有收藏價值;B貨、C貨翡翠便宜,漂亮可以混同於天然翡翠,能滿足一些低消費人羣的審美需求和虛榮心理,所以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當然,正規出售的貨品必須名副其實,清晰標出“B貨、C貨翡翠”品名,否則屬於欺騙、誤導的違法經營,工商當局是有權查處和罰沒的。


  其次從安全上來講,B貨、C貨翡翠製作過程是強酸腐蝕、樹脂浸泡和染色處理,還有後期的機械加工(包括切割、琢磨和拋光)。所有這些加工處理過程,都涉及強酸、樹脂和燃料,這些材料對於製作技師來說,顯然都是有毒、有害的。


  但是進入流通環節在市場上銷售的B貨、C貨翡翠成品,表面基本都是固化的樹脂類,已經沒有了強酸的殘留,而固化的樹脂類與塑料無異,並不含有害元素,也不含有害成分,所以對人體並無害處。一些學人和媒體認爲B貨、C貨翡翠有害的說法,目前來看並無科學根據。當然,雖然 B貨、C貨翡翠對人體無害,但表面與塑料無二的固化樹脂對人體也並無益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