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指導:鼻咽癌首席專家盧泰祥



  1953年出生,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2004-2008年任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現任放射腫瘤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導師、腫瘤醫院鼻咽癌首席專家。


  鼻咽癌是唯一以地方命名的癌症“廣東癌”


  廣東人頸部出現腫塊要特別警惕是否是鼻咽癌


  盧泰祥教授提到,目前引起鼻咽癌的確切原因還是不明,猜測是內環境和外環境等綜合因素引起的,廣東華人移民國外,鼻咽癌的發病率依然比較高,但是國外再高也沒有廣東發病率高。從全球來看,東南亞鼻咽癌發病率最高,尤其以中國最集中,而在中國,又以華南地區尤其廣東最爲集中,廣東又以珠三角最高,其中中山、四會發病率最高,所以盧泰祥教授特別提醒祖籍廣東人如果頸部出現腫塊,不容忽視,需要特別警惕是否得了鼻咽癌。


  EB病毒陽性不完全等於鼻咽癌


  EB病毒陽性及時去腫瘤專科排查鼻咽癌


  盧泰祥教授介紹說EB病毒陽性是鼻咽癌高危因素,80%以上鼻咽癌的病人EB病毒陽性,但是正常人羣中也有10-15%EB病毒陽性,同時多年以來都沒有患鼻咽癌,所以說鼻咽癌不完全是由EB病毒引起的,只能說兩者密切關聯。很多人在普通的體檢中查到EB病毒陽性就高度緊張,懷疑是否得了鼻咽癌,對於廣東人,這種警惕性是非常好的,畢竟八成以上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是陽性,但體檢的朋友也不要過分緊張,EB病毒陽性不等於得了鼻咽癌,EB病毒陽性及時去腫瘤專科排查鼻咽癌。


  過去30年中國鼻咽癌診治效果上了三個臺階


  初治患者中5年生存率已達到83.3%,全球最高


  盧泰祥教授提到,上個世紀40-50年代,鼻咽癌5年生存率是在15-30%,而在30年以前,5年生存率達到了45%。盧教授特別提到目前他診治的鼻咽癌病人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83.3%,這是全球最高的5年生存率,同時他的鼻咽癌的臨牀樣本數量也是最大的,爲什麼會取得如此大的進步?正是三大進步臺階讓5年生存率大大的提高。


  臺階一:現在對鼻咽癌的診斷一目瞭然


  盧泰祥教授介紹說鼻咽癌檢查診斷手段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上世紀60年代以前,鼻咽癌的輔助診斷只有照X光片;70年代出現了CT,它提高了腫瘤診斷的準確率,也爲腫瘤的放射治療提供了更詳細精確的定位;80年代又出現了更爲準確的MRI,利用MRI來判斷腫瘤更爲準確,漏診也相應得到減少,讓鼻咽癌的診斷做到了一目瞭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於鼻咽癌治療效果和生存率的提高。


  臺階二:目前放療做到對正常組織做到最佳保護


  盧泰祥教授介紹到60-70年代,患者放療完畢,對組織穿透淺而且皮膚損傷大,脖子紅紅的,出去不敢坐公共汽車,旁邊的羣衆一眼就看得這是從腫瘤醫院出來的,以前是大常規進行放療,現在是精準的放療,即使腫瘤長成像“生薑”般形狀,也能做到精確進行放療,由於精確,所以目前放療的副作用大大的減少,對腦損傷也大大的減少。


  20世紀末美國研製出“調強適形放射治療”技術,當時,它被國際上的放射腫瘤學家預測將引領21世紀放射腫瘤學的方向。進入21世紀,鼻咽癌的放射治療由於此項技術的應用又產生了一個大的飛躍,使用這種技術治療鼻咽癌,實現了對鼻咽癌高精度、高劑量、高療效的照射,而腫瘤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受到了最佳的保護。


  臺階三:藥物等綜合診療規範的不斷進步


  盧泰祥教授說藥物等綜合診療的規範,讓建國60年來,我國鼻咽癌診療有繼續大的飛躍,從上世紀90年代鼻咽癌總的生存率從45%提高到接近80%。


  一期二期的鼻咽癌患者是可以治好的


  盧泰祥教授特別提到目前很多腫瘤是不能隨便說可以治好的,但鼻咽癌就大大的不同了,一期二期的鼻咽癌患者是可以治好的。


  更好的控制遠處轉移:退休前最大的期盼


  “如何更好地控制鼻咽癌的遠處轉移,這是我在退休前目前的重要任務,也是最大的期盼!” 盧教授說,爭取在退休之中把遠處轉移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5個百分點,而控制遠處轉移的手段主要是靠藥物的進步,包括化療方案以及靶向藥物的給藥方式的進步。


  可惜:30年前一期鼻咽癌就診率4%,現在一期就診率5%


  盧泰祥教授不止一次地向編輯發出感慨說,鼻咽癌早診療非常重要,也正如盧泰祥教授所說,一期二期鼻咽癌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但目前很多病人都是通過自覺症狀纔來就診,現在鼻咽癌早期診治的病人依舊太少,30年前來醫院就診的Ⅰ期鼻咽癌病人只有4%,而30年後的今天,仍然只有5%。


  盧教授最後提醒我們,要警惕鼻咽癌最具特異性的信號:晨起吸痰後吐出發現痰中帶血絲,頸部有腫塊。一旦發現高度可疑的症狀或信號,應該立刻選擇專科醫院進行檢查,真正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附錄:首席鼻咽癌專家盧泰祥簡介


  現任《中華放射腫瘤學雜誌》副總編輯;《癌症》雜誌責任編委;《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常務編委;《中華臨牀醫師雜誌(電子版)》常務編委;《腫瘤預防與治療》雜誌常務編委;香港《放射科醫學院雜誌》名譽顧問。中國抗癌協會理事,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抗癌協會鼻咽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理事,廣東省抗癌協會放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淋巴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學會放射腫瘤學會常委,中國物理學會醫學物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澳門腫瘤醫學會名譽顧問。2009美國NCCN頭頸癌診療指南修訂中國版專家組組長。2010年任衛生部全國腫瘤診療規範專家委員會(腫瘤放射與介入治療)專家。


  2008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科技部“十一、五”重點項目1項。曾主持衛生部課題2項;省科技廳課題3項;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985二期項目1項;國際多中心合作課題3項。2008年主持全國多中心臨牀研究1項。主持承擔衛生部和中國癌症基金會在廣東省建立的“鼻咽癌早診早治示範基地”。2006年在我國組建成立了泛珠江區域(11省市+港、澳、臺地區)放射腫瘤學協作組,並擔任主席。2008年12月組建中國鼻咽癌臨牀分期工作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並對我國的鼻咽癌92’分期進行修訂,制定了“2008鼻咽癌臨牀分期”。已在國內、外核心期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20篇,其中國外SCI論文11篇。1999年承擔中國抗癌協會主編《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範》“鼻咽癌放射治療”編寫。2006年參加中華醫學會組織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牀診療指南――放射腫瘤學分冊》和《臨牀技術操作規範――放射腫瘤學分冊》專著。2006年主編《實用臨牀放射腫瘤學》專著。2010年承擔人民衛生出版社全國高等院校教材第二版《腫瘤放射治療學》中“頭頸腫瘤”章節編寫。參與編寫專著10本。


  更多癌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