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讓其“棄暗投明”幫助科學家對抗癌症,聽起來似乎是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據每日科學網8月29日報道,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的科學家日前就獨闢蹊徑,讓其成爲了現實。


  利用艾滋病病毒(HIV)的複製機制,該機構的研究人員已經培育出了一種突變體蛋白。該物質能極大提高抗癌藥物的功效,在與抗癌藥物聯合使用時,藥物劑量減至先前的1/300即可達到同樣的療效。相關論文發表在8月23日出版的《公共科學圖書館· 遺傳學》上。該發現有望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HIV通過大量複製病毒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插入宿主細胞的方式來進行繁殖。其顯著特徵是,HIV通過不斷發生變異併產生多種不同突變蛋白(突變體)來進行繁殖,這種特性使其能夠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存。迄今爲止,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將其徹底殺滅。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使用HIV的策略來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癌症的設想。


  爲了驗證這一想法,他們首先通過向HIV基因中插入一種人類基因對其進行改造。這種基因能夠促成脫氧胞苷激酶(dCK)的產生。脫氧胞苷激酶是催化抗病毒和抗腫瘤藥物在人體內合成其單磷酸鹽的關鍵酶,是激活抗腫瘤藥物的關鍵所在。不少病毒或癌細胞對藥物的抗藥性都與人體細胞內脫氧胞苷激酶的失活相關。因此,近幾年來全世界的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通過增加脫氧胞苷激酶的活性、提高其效率的方式實現對腫瘤的抑制。


  根據HIV的繁殖方式,該研究團隊建立一個包括近80個艾滋病病毒突變的突變體庫,並結合抗癌藥物對其進行實驗以確定其功效。結果發現,這些突變體在識別脫氧胞苷激酶方面比傳統的未變異蛋白更有效。當抗癌藥物與這些突變體蛋白聯合使用時,在劑量上只需原先的1/300即可達到同樣的療效。


  這種方法不但能夠降低大劑量抗癌藥物在使用時所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還能極大地提高效率。下一步,研究人員還將在動物實驗中對單獨的突變體蛋白進行測試。研究人員稱,除治療癌症外,類似的療法在抗病毒治療中也具有一定潛力。


  癌症的常規治療方法


  目前癌症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化療、放療和其他手段治療,具體治療中往往需要幾種手段結合使用,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是目前臨牀治療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外科治療


  外科手術仍是根治腫瘤的主要手段。對較早期的癌症外科切除後


  常能達到長期治癒的目的。對局部較晚期的癌症患者,若能完整切除,也可達到較好的遠期療效。在術前化療放療的配合下,使原先已不能手術切除的患者得到了手術機會。對於已出現遠處轉移的病人,若轉移爲單發孤立的病竈,在行全身治療的同時,可先後行轉移癌與原發癌的切除,同樣有可喜的遠期療。


  二、內科治療


  目前,由於受經濟、文化及醫療水平的限制,癌症的早期診斷尚有困難,70% 8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超越了手術根治性切除的範圍。同時,相當多的患者因爲年邁,心肺功能不佳,不能夠耐受手術治療;手術及放療後復發轉移的患者也多不宜再手術,再放療。這些患者均需要化學藥物治療,以達到控制腫瘤、延長存活期的目的。從腫瘤生物學行爲來講,癌腫也是一類全身性疾病,最終的解決也應該不是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所能達到的。所以,化療是癌症治療中最具開發潛力的手段與研究方向之一。隨着有效化療藥物的增多,治療策略上的進展,化療在癌症綜合治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比重日益加大。


  三、放射治療


  放療是通過射線物理損傷治療腫瘤,也是一種局部治療。其作用有三方面,第一:根治性治療,適用於放療敏感性強而手術不能根治切除的腫瘤,如鼻菸癌;第二:輔助性治療,用於可手術實體瘤病人術前術後治療,如乳腺癌;第三:姑息性治療,用於種種原因不能手術的病人或晚期病人與化療協同治療,如晚期食管癌。對多數實體瘤而言放療仍然處於輔助治療的地位,而且其產生的副損傷不但給病人造成痛苦而且限制了它的應用。目前放療的各種新技術、新方法在不斷的研究和開展中。


  四、其他治療


  包括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生物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等等方法,其作用有的非常明確,如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腫瘤的治療出現了很多新方法、新技術,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如腫瘤的介入治療、超聲射頻治療肝癌等微創、無創治療方法等,有的仍在進一步研究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