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養生學說中以內因爲主的學術思想與發病學說內因爲主導的觀點是相一致的,所以認爲預防疾病和延緩衰老過程的關鍵,則在於人身的正氣。如(靈樞·百病始生》篇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兩實相逢,衆人肉堅。”其中“兩虛”,即指虛邪賊風和人體正氣之虛。“兩實”,即正常氣候和個體正氣充實。這種“兩虛相得,乃客其形”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的發病學觀點,也同樣反映出養生學說中預防疾病發生的以內因正氣爲主的學術思想。

    正氣,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就是“真氣”,所以真氣的盛衰存亡既關係到疾病的發生,也關係到人體衰老的進程以及生命的存在與死亡,這也就是《內經》養生專篇所以名爲“上古天真”的題意所在,並且還特別提出,只有“真氣從之”,才能“病安從來”。真氣,其實質是一個以腎氣爲主的綜合性概念名稱。所以腎氣的自然盛衰,既決定了人體生長衰老的過程也是機體衛氣的先天源泉,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一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就指出了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決定於機體本身腎氣的自然盛衰過程。因此,《內經》養生學說認爲養生理論最根本的原則,就在於保持人體內在腎氣的充盛不衰及延緩腎氣的自然衰減期限。如果妄泄腎氣,就是易生疾病和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的根本原因,這就是《內經》理論體系病因學說之所以將房勞列爲內傷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的依據。

    由於充實腎氣是養生的根本理論原則,因而《內經》養生學說所提出的“和於術數”、“恬淡虛無”、“起居有常”等養生的方法和要求;無一不是強調人體的內因—腎氣在防病、延年益壽中的主導作用。雖然《內經》也提出了養生須外避虛邪賊風的侵襲,但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以致病的主導還決定於正氣,而且“避虛邪以安其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也是爲了維護正氣,以免引起機體陰陽失調而發病。可見以內因正氣爲主導,是萄內經》養生學說理論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重視保養正氣在養生中的主導作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各種養生方法都應以保護和強壯正氣爲基本原則,堅持了這個原則,就能達到“僻邪不至,長生久視”的目的。

    《內經》養生學理論以內因(正氣)爲主的學術思想,對我國古代養生學的發展和養生理論體系的形成,都有重要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