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1.肺炎 成年患者多爲已有慢性呼吸系統疾患者,表現爲支氣管肺炎、節段性肺炎,甚至大葉性肺炎。半數胸膜受累,但發生膿胸者少見。80%爲有莢膜的b型菌引起,但亦有部分患者爲無莢膜菌引起。預後取決於患者原來的健康狀況,病死率可達30%以上。

2.腦膜炎 嬰幼兒的化膿性腦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從50年代到80年代5歲以下小兒發病率上升了6倍。過去成年人發病率低,約爲1%~3%,但近年來發病率亦在上升,有報道已達20%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症狀,成年人多有原發病竈,如鼻旁竇炎、肺炎、會厭炎等,特別易發生於頭部創傷或有腦脊液漏者,致病菌多爲b型菌。臨牀表現、腦脊液檢查均與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相似。病死率成人爲10%~20%。

3.會厭炎 患者多爲身體健康而較年輕者。發熱、咽痛,由於局部嚴重腫脹可導致呼吸道堵塞,爲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曾見由甲院轉往乙院時即因氣道堵塞而死亡的成年病例。

4.泌尿生殖道及婦產科感染 本菌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膿腫、宮頸炎、陰道炎、尿道炎、產褥熱、新生兒菌血症等。細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見於呼吸道感染,Ⅳ型則較獨特地見於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將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稱爲泌尿生殖道型。

5.其他 流感嗜血桿菌還可引起其他化膿性感染:①闌尾炎:有人對376例手術切下闌尾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本菌佔4%;②膽道感染:可引起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③蜂窩織炎:多見於小兒;④化膿性關節炎:可單一關節也可多關節受累;⑤鼻旁竇炎;⑥骨髓炎;⑦附睾炎;⑧乳突炎等。

診斷應綜合以下幾方面的檢查結果。

1.臨牀表現 流感嗜血桿菌可引起全身多部位的感染。局部感染可有中耳炎、鼻竇炎、乳突炎、會厭炎和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全身感染可有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骨髓炎、化膿性骨關節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慢性呼吸道感染則應考慮到副流感嗜血桿菌感染的可能。

2.流行病學資料 正常人鼻咽部帶菌率較高(20%~40%),但血清中具有保護水平抗體者很少患病,患者以5歲以下小兒最爲多見,特別是2個月至2歲的嬰兒感染率最高。成年人中以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受到損傷者(糖尿病、肝硬化、惡性腫瘤患者,以及接受放射、化學、免疫抑制劑治療和HIV感染者)亦成爲本菌感染的易感者。

3.實驗室檢查 最重要者爲病原學檢查。儘快進行血、尿、膿、痰及脊液等標本的細菌培養,同時做膿、痰、腦脊液的塗片細菌檢查,用ELISA檢查血清中的特異性IgM抗體,用反向血凝查細菌的抗原。

 

流感嗜血桿菌感染應該如何預防?

(一)發病原因

根據不同的生化反應可分爲6個生物型:Ⅰ、Ⅱ、Ⅲ、Ⅳ、Ⅴ和Ⅵ。致病者多爲Ⅰ、Ⅱ、Ⅲ和Ⅳ型。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性不同,可將有莢膜菌分爲a、b、c、d、e和f 6個血清型。b型致病力最強,其次爲e和f健康問題。根據細菌外膜蛋白(OMP)又可分爲不同的亞型。有莢膜者致病力大於無莢膜者。

(二)發病機制

本菌可引起急性化膿性炎症、菌血症、敗血症。內毒素爲重要致病因素,內毒素即可使實驗動物死亡。有莢膜菌,特別b型可引起原發性感染,無莢膜菌多引起繼發性感染,可繼發於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支氣管炎的患者。感染後可產生抗莢膜特異性抗體而獲得保護性免疫力。

主要依據細菌培養和血清免疫學檢查的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