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理論認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體的生理變化規律,尤其是陰陽的調節轉化,要與天地、四時和萬物的變化規律相一致,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擴展閱讀:冬季養生: 冬季人體的陰陽變化

養陽、養陰的原因

    春夏時,氣候由寒變熱,萬物從冬眠中復甦,陽氣升發旺盛;人體也是如此。但同時,陽氣的升發易導致陰精隨之外泄,所以此時,要注意養陽,不要令其升發太過,引起陰精不足,陰陽失調。而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順應陰長的氣化趨勢養陰,效果就會比其他時候要好,所以秋冬要養陰。

養陽、養陰的做法

  (1)春夏養陽,首要的就是春夏不要貪涼。因爲熱爲陽,涼爲陰。人在秋冬養陰時,毛孔閉合,身體在積聚能量的同時,也積聚了一些污垢、毒素,到了春天和夏天,毛孔張開,人體的能量要向外宣發,因此體內的污垢和毒素要藉助這個宣發之勢而排出。春天,收斂了一冬的身體尚有餘寒,寒則溫之,而後方利於宣發,所以,春天需要多穿點衣服,把汗捂出來,這就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夏天就不用捂也能出汗了。

   枟黃帝內經枠說,夏三月,當“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夏日綿長,晚上可以睡晚一點,早晨要儘量早起,切勿生倦怠之感,連午睡都要儘量避免。

   (2)秋天主燥,其特點是幹,所以秋季養陰首先需要的是多喝水,尤其是地下水對養陰有好處。同時,冬天室溫一般不超過24℃,以可穿一件毛衣爲宜;冬天要多吃養陰之品。另外,冬天還要多喝井水、地下水,吃體溫偏低的動物如水鴨和魚等養陰。

    額外提示:在“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過程中,還應注意,陽氣與陰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能只顧養陽,而忘了滋陰,更不能顧了養陰,卻忽視補陽。陰陽雙方,忽略一方,都可能造成身體痼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