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代內科腫瘤學專家,創建了我國腫瘤內科治療專業。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內科教授,現任國家新葯(抗腫瘤)臨牀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中國癌症基金會副主席、亞洲臨牀腫瘤學會名譽主席。


  三大原因導致腫瘤越來越多


  第一個原因:平均壽命延長了


  “我常常開玩笑說,我80歲了,還有機會得腫瘤。”我國內科腫瘤的開拓者孫燕院士很爽朗地說,現在腫瘤越來越得到人們重視,並不是由於腫瘤的發病率提高了,而是因爲幾大原因,其中一條是因爲人們的平均壽命延長了,而絕大多數腫瘤都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罹患。


  第二個原因:多種疾病被降伏了


  多種疾病被控制住了,使得腫瘤疾病凸顯出來。“建國前十年間,新中國面臨的是營養不良、新生兒死亡這類最棘手問題,腫瘤排在1950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1位,在1964年時,腫瘤排名第4位。不是由於腫瘤發病率高了,而是其他問題解決了,比如新中國成立前的新生兒死亡率高達20%,現今的新生兒死亡率在千分之一以下,排除了接生時的失誤。”


  第三個原因:腫瘤診斷率提高了


  以前不知道是什麼疾病,現在弄清楚了。


  “當然,我們也不諱言,腫瘤的發病率提高了一倍,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比以前多了。”孫燕說。


  腫瘤形成有哪些誘因?


  孫燕認爲,在腫瘤的形成中,大家最關心的是導致腫瘤發生的外因,但越來越多的事實告訴我們內因也很重要。目前已經證實的有遺傳、營養和內分泌失調、細胞免疫缺損和長期過度應激反應如精神緊張和其他不良刺激等導致各種正常調控機制失調,再加上長期外因的作用,細胞發生一定變化,初期表現爲難以治癒的炎性反應、增生或過度增生。一般在這些“癌前病變”時期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但如果已經出現“惡變”雖可有一定階段性,一般是不可逆的。


  日前,東華大學(上海)松江校區內,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體質測試後突然暈倒在地。經急救無效,該男生於中午不幸離世。專家表示,由於突然增大運動負荷,心臟功能跟不上運動量的增加,導致心臟缺血,或產生嚴重的供氧不足,誘發各種心肌病。 防癌原則1


  遠離致癌因素


  “我們總結了防癌有四原則,第一條就是遠離致癌因素。”孫燕說,致癌因素有許多種,原子彈爆炸、切爾諾貝利、福島的核輻射,會造成癌症高發,很低劑量的輻射也會造成對人體的危害。有的人淋巴系統敏感,會因輻射引發淋巴瘤,婦女甲狀腺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即便是低劑量的輻射,也容易引起甲狀腺癌


  食物當中的亞硝胺和一些化學添加劑是致癌物,抽菸可以致癌,愛吃洋快餐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肥胖,肥胖者容易導致癌症,這些都是常識。


  “另外,許多生物性感染會間接導致癌症。”孫燕教授強調說,“乙肝、丙肝和戊肝都可以引起癌症。乙肝患者中還有抗原、肝炎還在體內沒有被完全消滅的病人,應該得到及時救治,否則容易轉化爲肝硬化、肝癌。”


  “許多艾滋病人,最後並不是由於衰竭而死,而是因爲死於並發的癌症。”除了肝炎感染外,艾滋病病毒也能間接誘導出腫瘤。


  而促癌物中,最大的促癌因素是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的人羣裏得癌症比正常人高23倍,過度疲勞和過度精神刺激,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免疫功能下降。”


  每年進行健康查體


  防癌原則


  防癌的第二條原則是提倡每年進行健康查體。孫燕教授打了個比方說,體檢不能敷衍,根據所處的不同年齡段,選擇不同級別的查體。“年輕人注重心肺功能,老年人可以做一個薄層修復CT和腹部B超,做胃鏡前要做胃腸造影等等。體檢不是沒病找病,查體後可以採取預防措施,糾正不良生活習慣。二級預防可以查出許多早期癌,而早期癌是可以治癒的。另外,查體後,可以發現許多與癌症相關的疾病,我們叫癌前病變。”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防癌原則


  孫燕解釋說,癌前病變的定義各國不完全一樣,我國定義有100-200種。


  孫燕說“胃炎不算癌前病變,但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變;乳腺增生不算,但是乳腺囊性增生和乳腺腺瘤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女性子宮頸糜爛是子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堵住癌前病變的口,治未病,可以降低癌症的發病率,並且能發現早期癌。”


  惡性腫瘤有一半可治癒


  在人們印象裏,癌症是不治之症,這種看法對嗎?


  據介紹,在發達國家像美國,惡性腫瘤中3/4都可以治癒,他們在上世紀初的腫瘤治癒率爲1/3,1/3可以帶病生存,還有1/3是治不好的。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的腫瘤治癒率上升到50%,21世紀初,他們認爲75%的惡性腫瘤是可以治癒的。而且,美國的腫瘤發病率以每年1%的速度遞減,治癒率以1.6%的速度在遞增。所以美國人認爲,它將治癒好絕大多數的腫瘤。


  孫燕認爲,在我國,像北京、上海大城市及沿海城市,惡性腫瘤中有一半可以治好,我們所說的“治癒”指的是五年內不復發、五年無病生存。但是由於東西部差異和城鄉差異,我們國家惡性腫瘤的治癒率不及40%,所以,人們對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印象是這樣留下來的。雖然有個別腫瘤的發病率在上升,但總體來說,我們對腫瘤的治療是非常樂觀的。因爲我們看到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下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