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3、病程

本症根據呼吸系和中毒症狀分爲輕症及重症。熱型不一致,多數稽留於39~40℃以上不退,其次爲不規則發熱,弛張熱較少見。輕症一般在7~11日體溫驟降,其他症狀也較快消失,唯肺部陰影則需2~6周才能完全吸收。重症病例於第5~6病日以後每有明顯嗜睡,面色蒼白發灰,肝腫大顯著,喘憋明顯,肺有大片實變,部分病例有心力衰竭、驚厥、半昏迷。恢復者於第10~15日退熱,驟退與漸退者各佔半數,有時驟退後尚有發熱餘波,經1~2日後再下降至正常。肺部病變的恢復期更長,需1~4月之久,3~4個月後尚不吸收者多有肺不張,日後可能發展成支氣管擴張。我們曾對3、7型腺病毒肺炎經過1~5年隨訪,30.1%有慢性肺炎、肺不張及個別支氣管擴張。以後又對3、7、11型腺病毒肺炎109例進行10年遠期隨訪,X線平片45.3%有肺間質增厚、纖維化和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合併支氣管擴張佔3.8%;支氣管擴張及慢性肺炎則各佔4.7%。

學齡前期與學齡期兒童的腺病毒肺炎,一般均爲輕症,常有持續高熱,但呼吸及神經症狀不重。麻疹併發或繼發腺病毒肺炎時,則所有症狀均較嚴重,病情常易突然惡化。

我們曾觀察34例(1964~1980)11型腺病毒肺炎的臨牀表現,與3、7型腺病毒肺炎的症狀無明顯差異,但重症及死亡者與3型相似,而較7型者明顯爲少。

1~5月小嬰兒腺病毒肺炎的臨牀特點:我們曾觀察38例(3型20例,7型12例,11型6例,1981~1983),8例爲毛細支氣管炎,30例爲肺炎,多爲低度或中度發熱,熱程短,無肺部實變體徵,胸片以小片陰影爲主,萎靡、嗜睡等神經症狀的發生較6月以上嬰幼兒少且輕,臨牀上無法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副流感病毒肺炎區別,致使本組病例在病原學報告前無1例臨牀診斷爲腺病毒肺炎。

        

已知腺病毒有41個血清型別,其中很多與人類上、下呼吸道感染密切有關。從我國北方和南方各地住院病兒的病原學觀察,均證明3型和7型腺病毒爲腺病毒肺炎的主要病原。從咽拭子、糞便或死後肺組織可以分離出病毒,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較早期(發病5~10天或更早)上升4倍以上。在一部分麻疹併發肺炎的嚴重病例,也得到同樣的病原學檢查結果。北京等地還發現11型腺病毒也是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較常見的病原(兒科研究所,1964~1966)。此外,21、14及1、2、5、6等型亦在我國大陸逐漸出現,臺灣則以1、2、5、6型爲主。最近白求恩醫大對1976~1988年分離的3、7型腺病毒,進行了基因組型的分析,證明7b多導致重症肺炎。

腺病毒是DNA病毒,主要在細胞核內繁殖,耐溫、耐酸、耐脂溶劑的能力較強,除了咽、結合膜及淋巴組織外,還在腸道繁殖。可根據其對特殊動物紅細胞的凝集能力分爲3組,容易引起嬰幼兒肺炎的3、7、11、14、21這一組,均能凝集猴紅細胞。

 

腺病毒肺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X線形態與病情、病期有密切關係。肺紋理增厚、模糊爲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表現。肺部實變多在發病第3~5天開始出現,可有大小不等的片狀病竈或融合性病竈,以兩肺下野及右上肺多見腺病毒肺炎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發病後6~11天,其病竈密度隨病情發展而增高,病變也增多,分佈較廣,互相融合。與大葉肺炎不同之處是,本病的病變不侷限於某個肺葉。病變吸收大多數在第8~14天以後。有時若病變繼續增多、病情增重,應疑有混合感染。肺氣腫頗爲多見,早期及極期無明顯差異,爲雙側瀰漫性肺氣腫或病竈周圍性肺氣腫(圖1)。1/6病例可有胸膜改變,多在極期出現胸膜反應,或有積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