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小組對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以及北京的一次性塑料餐飲具等進行了隨機調查,選購了31種產品,送至檢測機構對蒸發殘渣、負重性能等多項指標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合格率不足七成。銷售不及格產品的不乏知名超市,產品最高超標達32.5倍。在批發市場更可購買到超標66倍的產品。


  調查??劣質餐盒成“有毒的菜”


  調查結果顯示,合格的一次性餐盒爲20種,不合格的爲11種,合格率僅爲64.5%。其中涉及超市送檢產品爲15種,而合格的只有8種,7種不合格,不合格的7種當中有6種來自超市營業點。


  據悉,蒸發殘渣是指向浸泡液中遷移的不揮發物質的總量,也就是說使用劣質餐盒盛裝油性、酸性食物,會有很多有害物質從餐盒中釋放出來,相當於給我們多吃了“一道有毒的菜”!


  從事食品安全與環保行業的董金獅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後指出,蒸發殘渣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廠家爲降低成本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石蠟等有毒有害物質,甚至添加來源不明的廢塑料等,如果有毒有害物質滲入食物內,消費者使用後就會造成慢性中毒。


  走訪?? 部分產品執行標準過期


  爲瞭解本地一次性餐盒的質量情況,筆者走訪了廣州越秀區和天河區的百佳、萬家、吉之島等各大超市,發現超市塑料餐盒標準不一,標識也是五花八門。


  合格的產品首先應印有“生產許可”的“QS”標誌。在天河路百佳超市,很多在售餐盒餐盤上什麼標識也沒有,詢問服務員也不能得到關於塑料餐盒的明確解答。筆者隨後走訪多個超市後發現,每個超市在盛放不同的食品時,採用的餐盒生產廠家都是不同的,但是廠家之間明顯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很多餐盒甚至連"QS"標識都沒有,更別說企業的信息和生產廠家採用的材料、標準了。


  即使很多信息標準明確的餐盒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發現極少數餐盒的執行標準過期,由於產品流動較快,餐盒很快被使用處理掉。


  而在淘寶網等網絡銷售平臺上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也有同樣的問題,很多商家並不主動提供餐盒的生產信息,詢問賣家後,對方纔出示自己的生產信息和質量證書,並且銷售的商品並無“QS”等標識,賣家也不清楚國家的相關規定,所以並沒有在進貨時要求標識。


  不僅超市,餐廳的情況也讓人擔憂,筆者走訪了石牌路、廣州大道和福今路的大小餐廳,詢問店主關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情況,餐廳產生一次性餐盒的源頭主要在外賣,但很多店主並不瞭解國家規定,對於很多指標也沒有瞭解,買回來的塑料餐盒沒有太大講究。


  分析??三招可辨劣質餐具


  董金獅表示,國家標準對允許使用添加劑的種類、使用原則、使用範圍、最大使用量、特定遷移量或最大殘留量有明確的限制要求,但絕大部分添加劑生產企業或中間產品(如填充料)的生產企業,將與標準相抵觸的部分或不利於銷售的部分掩藏,不告知下游生產企業,又沒有相應的標準可以測試,造成終端製品產品質量出現問題。


  專家建議,經銷商和消費者應加強辨別假冒產品的能力,懂得“一看餐盒標識是否齊全、二摸盒體強度是否可彈不易裂、三聞餐盒是否無異味”的辨別假冒環保餐具的技巧,堅決不銷售無QS證的劣質產品,積極向生產廠家索要加蓋單位公章的生產許可證和近期檢測報告,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