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點認爲,“乳腺癌患者術後不宜懷孕,否則可能導致復發。”實際上,新的研究成果顯示,懷孕並不提高患者的死亡風險,但“造人”時機要精心選擇,尤其要避開術後兩年和五年這兩個危險時間段。乳腺癌防治專家強調,乳腺癌必須早發現、早治療,早期患者治療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只有在確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考慮“造人”大計。

  切除乳房後三年成功抱娃

  家住增城新塘的阿珍30歲時突然得知自己患有乳腺癌。她的病情處於二期,腫塊較大,且有淋巴結轉移。醫生和她商量治療方案時,她明確表示不願接受放療,也沒有選擇保乳手術,而是將一側病變乳房徹底切除後進行了化療。

  手術和化療效果很理想,阿珍順利出院。過了兩年多,有一天,她突然來找醫生:“我有了寶寶,癌症會不會復發?”原來,她當初的選擇就是爲了圓自己當媽媽的心願,但成功“造人”後,乳腺癌的陰影盤桓在她心頭,久久難以散去。所幸,經過檢查,阿珍的身體狀況十分良好,癌症並未復發。手術後的第三年,她如願誕下一名健康寶寶。

  “我遇到的門診病人,30歲以下患者佔了兩成,30至40歲約佔三成。”亞洲乳腺癌協作組主席、中山三院乳腺疾病診治中心主任劉仁斌表示,許多年輕患者尤其是早期患者沒有結婚或者生子,最常問的問題是:“醫生,治療後我還能生麼?”不過,像阿珍這樣敢於放手一搏的病人並不多見。

  早期診治,乳腺癌患者“九生一死”

  “近十年來,我國乳腺癌發病增長迅速。其中,45~55歲中年人羣的發病率增長速度最快,形成了新的高峯。”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在今年的“粉紅絲帶”亮燈活動上指出,從乳腺癌全國發病地圖來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地區,乳腺癌發病率已高達20%,連續二十年高踞當地女性惡性腫瘤首位。

  在北京、廣州等國內一線城市,乳腺癌發病率和上海相差無幾。“從近年來國內的發病趨勢來看,發達地區高於落後地區,城市高於農村,‘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高於普通職業者。”劉仁斌表示,得了乳腺癌,並不意味着女性就此失去對生活應有的憧憬。

  邵志敏指出,近年來,隨着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運動“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理唸的普及,醫院收治的早期病人比例也有所提高。許多早期患者尚沒有出現臨牀症狀,而是在普查時發現,早期病竈很小的患者還可以選擇保乳手術。目前,早期階段診斷出局部乳腺癌的女性患者經過治療,存活5年以上的機率高達90%。

  邵志敏強調,乳腺癌防治中最重要的原則是“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成年女性尤其是“白骨精”們,應多留心關注自己的乳房健康,經常在家進行乳腺自我檢查,不要等到患病後才追悔莫及。

  診療後懷孕時機性命攸關

  傳統觀點認爲,女性懷孕時體內激素水平的劇烈變化,可能刺激乳腺癌細胞再次活躍,導致癌症復發。因此,國內許多醫生對患者的建議都是“手術後不要生育”。

  然而,“得了乳腺癌就不能生娃”對未婚未育的患者打擊很大。有些女患者儘管治療效果不錯,但仍被迫和男友、丈夫分手,或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反而增加復發的風險。

  “實際上,國際乳腺癌醫學界對患者能否懷孕並沒有達成一致共識,有支持也有反對。”劉仁斌表示,今年在《美國腫瘤臨牀學》上刊登Litton博士的一篇綜述文章提及,對438名45歲以下的乳腺癌患者的追蹤顯示,在診斷後的10個月以後懷孕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下降,但是在診斷後的3個月之內就懷孕的人,死亡率卻有明顯升高。而今年初《歐洲癌症雜誌》報道了比利時的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診治後懷孕與不懷孕相比並不增加死亡風險。

  新加坡一份針對亞洲人羣的研究則顯示,乳腺癌患者在診療後懷孕的死亡率是16.7%,不懷孕的死亡率是40.7%。2年之內懷孕的死亡風險比4年之後懷孕的死亡風險大了3.4倍。

  乳腺癌有兩大復發高峯

  這些研究令“術後可懷孕”論的支持者們更有信心。有學者認爲,胎兒會令母親體內產生抗體,可以對抗乳腺癌細胞。而有了寶寶,母親心情好,會燃起對生活的信心,產生“健康母親效應”,這些都有利於抑制乳腺癌復發。

  然而,患者術後“造人”不能盲目。“必須等治療效果理想,病情穩定,再考慮是否要孩子。因爲一旦懷孕,化療和放療都要停下,以免傷害胎兒。”劉仁斌表示,通常手術後化療要持續四個多月,放療則要持續五週,因此,啓動“造人”大計至少要在術後十個月之後。

  此外,還要避開乳腺癌的復發高峯。通常診療後2~3年和4~5年是復發的兩大高峯。“目前國外大多數醫生的觀點是,在診斷治療後的4~5年之後再懷孕最好。”

  劉仁斌說,許多人擔心乳腺癌患者的孩子會否“遺傳”到癌症,目前發現約有1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因素。不過,這不代表患者的孩子一定會發病。國外研究尚未發現乳腺癌患者的子女受到藥物或者疾病的影響。

  自檢乳房宜在月經完後的第五天

  乳腺自我檢查可採用對鏡反照三步自檢法和浴後觸摸自檢法。乳房自檢的最佳時間通常是例假來潮後的第9~11天,或者是例假結束後的第五天。需要提醒的是,自檢不能發現所有乳腺癌。因此,35歲以上女性除了每月進行多次自檢外,還應每年到正規醫院進行一次乳腺超聲檢查或乳房X線檢查。

  1.對鏡反照三步自檢法:

  第一步:面對鏡子,兩手叉腰,觀察乳房的外形。

  第二步:再將雙臂高舉過頭,仔細觀察兩側乳房的形狀、輪廓有無變化,乳房皮膚有無紅腫、皮疹、淺靜脈怒張、皮膚皺褶、橘皮樣改變等異常。觀察兩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線上,是否有擡高、回縮、凹陷,有無異常分泌物自乳頭溢出,乳暈顏色是否有改變。

  最後,放下兩臂,雙手叉腰,兩肘努力向後,使胸部肌肉繃緊,觀察兩側乳房是否等高、對稱,乳頭、乳暈和皮膚有無異常。

  2.浴後觸摸自檢法:

  浴後因皮膚溼潤,更容易發現乳房問題。自檢時應先在乳房、手掌上塗抹潤膚油沐浴露,不要手抓整個乳房,而是用手的中指、食指指腹以“輕敲”方式順時針滑動,注意有無硬結、腫塊、疼痛點,特別要注意乳房靠近腋窩的上外側部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