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鑑別出了與一種最致命形式的子宮癌——漿液性子宮內膜癌(serous endometrial cancer.)相關的數個基因。研究人員描述了在研究中發現的三種基因在疾病中常常發生改變的機制,表明這些基因驅動了腫瘤的形成。
子宮癌是美國最常見的婦科學惡性腫瘤,每年大約有4.7萬美國婦女確診, 8000人因該病死亡。那麼日常生活中哪些女性容易中槍子宮癌呢?
專家:9類女性應警惕子宮癌侵襲
1、不孕女性。一項研究發現,不孕女性罹患子宮癌危險更大。子宮癌發病率隨着分娩次數的增加而呈降低趨勢。與生過一個孩子的婦女相比,因排卵問題長期不孕者和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女性子宮癌危險也更大。
2、月經週期總數多的女性。女性一生的月經次數越多,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就相對更大。12歲之前月經初潮,或者絕經過遲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危險也更大。但是月經初潮年齡遲,絕經也晚的女性除外。
3、曾使用單純激素療法的女性。爲了防止潮熱、陰道乾澀及骨質疏鬆症等危險,很多絕經婦女接受激素療法。然而美國癌症研究會一項研究發現,單純激素療法(不配合使用孕酮激素)會增加子宮癌危險。女性進入圍絕經期,通常一段時間會不排卵,孕激素幾乎爲零。受到雌激素的長期刺激的子宮內膜更容易發生增生甚至癌變。
4、接受過盆腔放射治療的女性。因卵巢癌等接受過盆腔放射治療,會損害細胞DNA。
5、有相關家族病史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這類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會增加40%—60%,而且卵巢癌危險也會增加。
6、糖尿病女性。研究發現,糖尿病女性患者子宮癌危險比其他婦女高4倍。
7、肥胖女性。研究發現,80%的子宮癌患者體重超過平均體重至少10%。與體重健康的女性相比,體重超標女性罹患子宮癌危險增加1倍。肥胖症是內分泌失調的表現,體內脂肪大量堆積會導致雌激素水平擡升,增加子宮內膜增生和癌變危險。
8、子宮出血久治不愈的女性。陰道異常出血是子宮癌最典型的症狀之一。絕經後子宮出血更應當心子宮內膜癌危險,一旦發現應及時就醫。
9、愛吃高脂肪食物且不愛鍛鍊的女性。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肥胖,影響到雌激素代謝,進而增加包括子宮內膜癌在內的多種癌症危險。另一項近期研究發現,習慣久坐的女性子宮癌危險更大,而愛鍛鍊的女性,該病危險則相對較小。
多喝鮮豆漿預防子宮癌
女性青春的流逝與雌激素減少密切相關,尤其是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鮮豆漿中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可謂天然的雌激素補充劑,富含大豆蛋白、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皁甙、異黃酮、卵磷脂等物質,對乳腺癌、子宮癌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從生理結構和飲食習慣來說,國人更適合喝豆漿,因爲國人吃穀物較多,相對於牛奶——豆漿和穀物營養更互補。專家提醒,這種傳統飲食不應放棄,因爲我國約有2/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對這部分人來說,豆漿比牛奶好得多。
豆漿被譽爲“植物性牛奶”,豆漿蛋白質中的氨基酸成分比較接近完全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豆漿與牛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各有長短,豆漿中的鈣含量低於牛奶,但鐵、B類維生素等的含量卻遠高於牛奶。牛奶中含有膽固醇,而豆漿中不含膽固醇,且飽和脂肪酸含量低,這是豆漿的優點。
同時,牛奶中含有乳糖,乳糖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才能分解被人體吸收,但我國多數人缺乏乳糖酶,這也是很多人喝牛奶會腹瀉的主要原因,但豆漿就無此顧慮。
另外,豆漿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皁甙、異黃酮、卵磷脂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還具有增強免疫力、延緩肌體衰老的功能。尤其是大豆等富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大豆製品是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食物。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每日飲用豆漿或大豆製成的飲料可減少人工胰島素的使用劑量。
骨骼的5/6以上是由礦物質鈣和磷構成的,二者是保持骨骼強度和硬度的物質基礎。動物蛋白會增加尿液中鈣的排泄量,這意味着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的鈣。而大豆蛋白與動物蛋白相比,使尿液中排泄的鈣減少近50%。此外,大豆中的異黃酮也有助於提高骨骼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