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又患痛經了,媽媽只好到藥店買藥。回家的路上,吳茱萸、益母草等聊了起來。

  吳茱萸說:“我們的主人小莉肯定先用我們這個方子,聽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嗎?‘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吳茱萸故意把“遍插茱萸”咬得重重的,“像小莉這樣的少女痛經,症狀也較嚴重,聽說已痛了多年,用我吳茱萸3克,加上全當歸12克,益母草15克,臺烏藥10克,制香附10克,肉桂皮3克,用水煎服,經前連服3天,效果顯著喲,呵呵。還好,小莉並沒有痰血、牙血、鼻血這樣的熱性症候,否則就要換其他辦法了。”

  益母草聽了翹翹嘴巴說:“吳茱萸把唐詩也搬了出來,神氣什麼呀。知道嗎,把我益母草再加點紅糖煮茶喝已有千年的歷史。在月經將要來之前,天天喝,極爲有效。再說,我們這個方法在辦公室也可用,很方便的。” 

  陳艾葉不甘落後,說:“喲,聽聽,你們固然好,我也不差呀。用我陳艾葉15克,加紅糖15克煮茶喝,多麼簡便易行。再說了,像小莉這樣形神消瘦、手腳時常發冷的人,最好就是用我們這個藥方了。”

  就在三味藥爭論不休時,小莉家裏的乾薑和紅糖對視了一下,乾薑說:“真是不明白,其實用乾薑10克,紅糖15克煮成茶來飲,服後肚子就會覺得溫暖無比,咕咕作響,連服數日就不再痛了。再說小莉又不怕吃辣,最適合不過了。”

  紅糖說:“就是嘛,放着中藥不用去找西醫,放着家裏的不用去外面買,有個成語叫什麼來着?”

  乾薑說:“這叫捨近求遠,呵呵……”

  藥名註釋

  吳茱萸——又稱茱萸,吳萸,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乾燥成熟果實。常用於止胃痛、腹痛、疝氣痛等病症。血虛有火者忌用,孕婦慎用本品。

  陳艾葉——是菊科植物艾的葉片,又稱祈艾,艾葉,五月艾。可溫經,止血,止痛,爲婦產科常用藥物。艾葉採收後,幹品存放一年以上稱陳艾葉,可減其辛溫之性。陰虛血熱者不宜用本品。

  全當歸——傘形科當歸屬多年生草本的乾燥根,可分爲頭、身、尾三部分,全當歸是指包括頭、身、尾三部分的乾燥當歸。藥理作用爲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脾溼中滿及泄瀉者不宜用本品。

  乾薑——是多年生草本姜科的乾燥根莖。收割後,洗淨泥土,切成粗厚片,曬乾或用火烘乾即成。味辛,性熱。藥理作用爲溫中回陽,暖脾止瀉,散寒,止咳。因而可用於胃痛、腹痛、吐瀉、咳嗽。有陰虛及熱證者忌用,孕婦不宜用本品。(由黃業芳主任醫師提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