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毒的本身,以及人們已公認的致癌微生物外,絕大部分癌症的發生與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一旦飲食中經常含有致癌物質,就較容易促發肝癌。因此,專家告誡人們,要建立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掌握一些飲食防癌的知識,當心“吃”出癌症來。


  發黴食品,切忌食用


  真菌中的黃曲黴毒素爲致癌物質。黃曲黴毒素的致癌性比公認的致癌物亞硝胺類強75倍,該毒素能誘發人、猴、鼠、禽類發生肝癌。致癌所需時間最短爲24周。預防真菌污染食物應注意:家藏花生、玉米、白薯幹、稻米、小米等一定要曬乾曬透,存放在乾燥通風環境中。發黴的花生、薯幹、蘿蔔乾等應剔除丟棄,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動、植物油變質後不宜食用


  陳腐油類中均含有丙二醛這種化學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並與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使蛋白質的結構變異,導致變異蛋白質的細胞失去正常功能並向初期癌細胞轉化。此外,丙二醛聚合物能阻礙脫氧核糖核酸的複製並使人的老化過程加快。因此,動植物油切勿存放太久,已變質產生哈喇味的油不宜食用。用哈喇油炸炒製作的食品不僅味道不好,更重要的是能導致癌症,使人縮短壽命。


  不酗酒


  酒精性肝病的損害程度與每日飲酒量、飲酒時間和方式有密切關係。酒在人體內需經肝臟代謝,代謝產生的乙醛對人體的毒性極大,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細胞的損傷、肝細胞內脂肪沉積、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最終可導致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會轉變爲肝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