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30歲的漫畫家熊頓在與“腫瘤君”淋巴癌抗爭1年零3個月後離世,她以自身經歷創作的幽默漫畫《滾蛋吧!腫瘤君》,曾讓千萬讀者笑着流淚。感謝熊頓,用微笑趕走這個世界的陰霾。她的離世,也讓我們思索,到底怎樣才能讓“腫瘤君”滾遠點!中醫治療癌症,不用切除、放化療等手段跟“腫瘤君”正面火拼,而是從根本上掐斷癌細胞的聚合之道,癌細胞無法集結成“腫瘤君”,自然也就灰飛煙滅了。


  堵塞腫瘤的起源


  早在3500年前的甲骨文中已出現“瘤”字,留而不去,聚而成瘤。此瘤當然不是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腫瘤,但中醫以人體平衡爲標準,“症瘕”、“積聚”、“噎膈”等症狀與當今部分癌症有一定的重疊。


  李玉賓:西醫從有形的細胞來定義癌症。中醫沒有“癌細胞”之說,但從病機的角度,有很多領域涉及到我們說的癌症。我個人是從氣血流通的角度來認識的。最初是鬱結之氣,再在氣的基礎上長出有形的物質。這個鬱結如果非常頑固,長期不散,那麼就很有可能成爲惡性腫瘤,中醫有血瘀、痰瘀等說法。而不論哪種類型,最初必然有一個鬱結之氣。


  劉傑:癌症是一種能量的不正常聚集,經絡、氣血的不通暢,對人體能量流通造成阻礙,嚴重時就會有癌症的表現。


  病例:


  鬱結導致物質、能量的堵塞,即是癌症最初的根苗。劉傑醫師曾治療過一例胰頭癌患者。患者陳奶奶已經年近80,在胰腺頭部查出生有惡性腫瘤,醫院預估存活期僅有3個月。現代醫學對胰頭癌的手術及預後效果較差,而陳奶奶年事已高,不適合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治療。在癌症的初期,陳奶奶曾嘗試服用中藥,之後因腸胃不適乾脆連中藥都拒絕了。劉傑醫師通過按摩扎針,爲陳奶奶疏通氣血經絡。經過三個月的治療,胰頭部位的腫瘤消失,但是脈象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劉傑醫師建議陳奶奶素食,減少腸胃負擔與阻滯,並持續進行按摩等以通暢爲目的的治療。陳奶奶在兩年後去世,其間度過了她的80大壽。


  心結爲癌症助力


  中醫對氣血通暢尤爲關注,現代醫學所認知的很多疾病,都起源於堵塞。然而爲何有的堵塞可以治癒,有些卻會致死呢?


  李玉賓:這與個人的經歷有關,比如性格過於偏執倔強,或者生活環境有污染,常常接觸到不良物質,都不容易讓鬱結之氣消散。劉傑:細胞凋亡理論顯示,在人體生存的前提下,正常細胞會走向凋亡。而腫瘤細胞的凋亡程序被切斷,它們一直生長、無止境地複製自己。這相當於信息的紊亂,於是就產生了拉鋸戰也就是病理反應。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推測大部分原因與心理刺激相關。


  病例:


  在上文提到的陳奶奶經歷坎坷:早年愛上一個才華橫溢的小夥子,卻被迫嫁給社會認可的顯貴,婚後夫婦雙方的溝通始終沒能順暢。陳奶奶在70多歲時又與初戀情人走到一起,卻因生活的瑣碎問題,“相愛容易相守難”。陳奶奶心結難解,這也是劉傑醫師在治療中最棘手的環節。


  通達醫治腫瘤的良醫


  在治療中,劉傑醫師通過按摩來疏通經絡,而善於用藥的李玉賓醫師不跟“腫瘤君”正面作戰。他不用毒性強的藥物來殺癌消瘤,而是着力於疏通“鬱結之氣”。他常用的藥材是薄荷。普通的薄荷,能對抗強橫的癌症嗎?


  李玉賓:不必對抗,既然起因是鬱結之氣,薄荷是清涼舒散的藥,可以幫助病人把結打開,邪氣散掉,有形的腫瘤也會好轉。當然還要配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加一些適調脾胃、活血通絡等藥,但我的治療是以舒肝爲主的。我覺得,藥物等治療都像勸架的,讓鬱結之氣“散了吧”,而“散”的動作,關鍵是由病人心性轉變來完成的。所有因癌症來找我治療的病人,我都會先開一個方子:善良豁達。僅對別人好還不夠善良,還要不求回報,不斤斤計較。豁達是指別太倔強別太好強,努力有很多結果,勝利也好失敗也好,別忘了我們的身體也會給出結果。最惡劣的生存環境,比如癌症村,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得癌症對不對?


  病例:


  20歲出頭的鄭先生,年紀輕輕就患上了胸腺癌,做過三次大手術,術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醫院宣佈不治。李玉賓醫師先去除鄭先生胸腔內的大量積水,然後以薄荷爲主藥,連續治療了近兩年。現在鄭先生不僅生命健在,而且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了。不過,李玉賓醫師對此沒有太樂觀,因爲小夥子的脈象還有異常。“他年輕,心態調整容易,但是生活在繼續,希望他能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正能量“腫瘤君”不得近身


  不治已病治未病,如何預防癌症?現代醫學列出了很多具體建議,比如防癌食品、戒菸等生活習慣。在此基礎上,中醫特彆強調了心態的重要。港劇裏說了:吶,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李玉賓:預防要從生活環境和心性兩方面做。日常生活更多地接觸天然,比如飲食以清淡爲主,這會對鬱結之氣的透散有很大幫助,但是心性更重要。你總是計較或者焦慮,氣血也容易聚集凝滯,反過來大度平和一些,氣也就散出去了。劉傑:一個人內心的動盪,對身體經絡能量的疏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要求外部世界,保持心情的順暢。沒有堵塞,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可怕的疾病。


  病例:


  李玉賓醫師去年遇到過兩個病人,這兩人在腫瘤晚期相識,一方面因治病而經濟困窘,另一方面醫療手段顯效甚微,兩人便結伴隱居山林。出院時醫生的判斷是隨時可能身亡,兩人沒有再接受任何治療,在山上逍遙地活到今天,身體狀況越來越好。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不能停止煩惱。李玉賓醫師介紹,更多的病人是在治療時,因各種因素心情波動劇烈,而使病情反覆。


  中國傳統文化認爲,一個人的外在,是其內在的延續。待人處事的不和諧,往往在身體內部也可以找到不協調之處。古人所說的每日躬身自省,其實也是一種自我體檢。每天笑對煩惱,那就是讓“腫瘤君”退散的正能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