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1.血液學檢查 炎症時白細胞總數常增多,並有核左移。如發現有幼稚型白細胞則應考慮白血病的可能。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常提示有寄生蟲病的可能。有出血性疾病時,應測定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血小板計數等,必要時作骨髓檢查。

2.痰液檢查 通過痰塗片和培養,查找一般致病菌、結核菌、真菌、寄生蟲卵及腫瘤細胞等。

1.胸部X線檢查 胸部X線片對咯血的診斷意義重大,故應作爲常規檢查項目。要求多個體位投照,必要時還應加照前弓位、點片及斷層片。胸片上出現沿支氣管分佈的卷髮狀陰影,多提示支氣管擴張;液平多見於肺膿腫;實質性病變多考慮肺部腫瘤。值得注意的是,在病竈大量出血時血液可被吸入鄰近氣道,此種吸入可導致肺泡充盈,形成血液吸入性肺炎。在早期易與肺部實質性病變相混淆,但血液吸入性肺炎常在1周內吸收,故再次攝片將有助於兩者鑑別。

2.胸部CT 是一項非侵襲性檢查,對肺功能障礙者較爲安全。但對活動性大咯血患者,一般應在咯血停止後進行。與普通X線胸片相比,在發現與心臟及肺門血管重疊的病竈及局部小病竈等方面,CT檢查有其獨特的優勢。在評價穩定期支氣管擴張病人方面,胸部CT已基本取代了支氣管造影。國外的一項研究報告,CT對囊狀支氣管擴張的敏感性爲100%,對柱狀支氣管擴張的敏感性爲94%;特異性均爲100%。受價格因素影響,目前對大咯血病人,胸部CT仍只作爲二線檢查項目。

3.支氣管鏡檢查 對大咯血病因診斷不清,或經內科保守治療止血效果不佳者,目前多主張在咯血期間及早施行支氣管鏡檢查。其依據是:

(1)早期施行支氣管鏡檢查可更加準確地確定出血部位。

(2)可顯著提高咯血病因診斷的正確率。

(3)爲治療方法的選擇和實施提供依據(如外科手術,支氣管動脈栓塞術等)。

(4)可直接對出血部位進行局部止血。

支氣管鏡的種類可分爲硬質支氣管鏡和可屈支氣管鏡(即纖維支氣管鏡)。通常外科醫生多喜歡選用硬質支氣管鏡,而肺科醫生則更偏愛纖維支氣管鏡。相比較而言,纖維支氣管鏡具有操作簡便,無需全身麻醉,可見區域廣且損傷小等優點,故已被臨牀廣泛採用。然而,一旦出血量超過纖維支氣管鏡的吸引能力,或反覆出現血凝塊玷污和堵塞纖維支氣管鏡等情況時,應改用硬質支氣管鏡來進行檢查。或給予氣管插管,以防止出血量過大而造成窒息,同時也便於纖維支氣管鏡吸引管腔或末梢被血凝塊堵塞後的退出清洗和再入。應當強調,咯血期間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具有一定危險性。因此,檢查前應作好必要的搶救準備,尤其是對窒息的搶救準備。同時應注意檢查過程中的給氧以及心電圖、血壓、氧飽和度等的監測,減少不良後果的發生。

4.支氣管造影 隨着胸部CT及纖維支氣管鏡的廣泛應用,現已能夠對直徑僅幾毫米的氣道進行直視觀察。加上支氣管造影檢查的操作過程,具有造成病人低氧和支氣管痙攣的潛在危險,大咯血病人往往難以耐受。因此,對於近期或活動性咯血病人而言,其診斷價值相當有限。目前,支氣管造影主要用於:①爲證實侷限性支氣管擴張(包括隔離的肺葉)的存在;②爲排除擬行外科手術治療的侷限性支氣管擴張病人存在更廣泛的病變。

5.血管造影

(1)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近年的1組資料顯示,306例咯血病人中,出血來自支氣管動脈者280例(佔91.5%),來自肺動脈者26例(僅佔8.5%)。另1組對72例大咯血病人的研究發現,出血來自肺動脈者也僅佔8.4%。可見咯血病人的出血,絕大部分來自支氣管動脈系統。選擇性支氣管動脈造影不僅可以明確出血的準確部位,同時還能夠發現支氣管動脈的異常擴張、扭曲變形、動脈瘤形成以及體循環-肺循環交通支的存在,從而爲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提供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