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先天性心臟病就是由於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各種不良因素的干擾,致使胎兒在心臟、大血管生長發育階段產生的其形態、功能等方面的異常,胎兒出生時即具有的心臟疾病。

原則上講一旦發現先天性心臟病應儘早手術。但年齡越小,手術風險越大。因此簡單的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動脈導管未閉等,如果沒有明顯的肺動脈高壓,手術的最佳年齡在3~6歲。這時,患兒體重較大,手術容易操作,而且術前、術後檢查及護理都比幼兒好管理。但大的心室間隔缺損、大的肺動脈導管未閉等合併肺動脈高壓者應儘早手術,以免肺動脈高壓過重形成“右向左分流”的艾森曼格綜合徵而失去手術時機。對於重症法洛四聯症等明顯的發紺患兒,由於疾病影響其生長發育,或隨着年齡的增大,心髒的繼發改變會明顯增加,對手術以及術後恢復不利,故主張發現後儘早手術。對特殊情況,應視病情由醫生決定手術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