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摘得華鼎獎最佳導演獎的趙寶剛,昨日在京宣佈新劇《老有所依》開機,女主角劉濤落淚表示剛簽約這部戲的第二天就得知爸爸得了惡性腫瘤,劇情和現實的巧合讓她也開始思考很多問題。


  看了劇本瞬間“長大”


  劉濤在劇中飾演江木蘭,她有四個老人要贍養,還有一個女兒將要上小學,生存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夾縫中,此外,她還處於升職的關鍵時期,她所遭遇的問題都是典型。昨日現場播放片花時,劉濤已經忍不住淚流滿面,“看這個本子感覺很沉重,也很現實。因爲我在簽完這個戲的合同的第二天,爸爸就因惡性腫瘤馬上安排到北京做手術,也太巧合了。”


  劉濤說,當一個人30歲時,就要開始面對父母老了,孩子長大以及工作的壓力,可有時自己都還像個孩子,“我周圍有很多朋友,他們不結婚不生孩子,是因爲害怕。可看了這個劇本,我覺得沒什麼可害怕,也覺得自己瞬間長大了,就像劇裏的江木蘭,散發着正能量。”在角色正能量的影響下,劉濤也開始想很多,“比如今天接父親出院,我就會想明天做什麼湯,接下來10年怎麼對他。我還想自己的養老問題。希望等我40歲時可以建個養老院,其實我早在20歲時就有這個想法,但很多人說很困難,因爲醫療條件,怎麼保障等很多問題需要去解決。不管怎樣,面對老人問題,很簡單也很複雜,但由心而發一切都會好的!”


  劉濤落淚


  希望傳達正能量


  趙寶剛說:“這不是一部單純展現養老困局現象的作品,我們是要樹立幾個當代人的典型形象來傳達正能量,他們都具有先進的當代意識,他們從不怨天尤人,從不將老人當作自己的包袱,用自己的愛與堅強爲家人構築起一座老有所依的溫暖港灣。”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劉蓓所飾演高管儘管生活無虞,卻要面對母親的“老來鬧”,養老之路也充滿無奈。這對“歡喜冤家”的原型居然是趙寶剛的太太和岳母。


  那麼女兒怎麼樣對待長了癌症的父親呢


  癌症心理護理的重要性


  在臨牀上,我們經常會碰到一些腫瘤病人,寧願在普通醫院反複檢查,耽誤時間,甚至延誤治療,也不願到腫瘤醫院,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的患者和一些家庭婦女,她們到腫瘤醫院治療時都是被家屬瞞着病情治的。患者住院時,先由家屬做“先遣部隊”,一次次叮囑醫護人員,千萬不能讓病人知道病情,生怕病人聽到一點消息,而喪失了治療的信心。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念。實際上得了腫瘤並不可怕,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愈後還是樂觀的。


  在心理護理上我們根據腫瘤病人的文化、認識、素質等不同,採取不同的心理護理。對於農村來的病人一般採取“隱瞞病情”真相的方法。比如:肺癌告訴他是“肺結核”,肝癌告訴他是“肝硬化”等。讓病人樹立一種信心。時間一長有些病人會知道一些“隱情”,我們則爲其選擇單人房間或雙人房間居住,儘量減少病人的“知情”機會,避免病人情緒低落,喪失治療信心。多年的臨牀實踐證明,只要病人心情輕鬆舒展,肯定有助於治療。


  對一些知識修養高、性格樂觀的患者進行試探性的交談。知道其已經對自己的病情略知一二時,我們以必要的醫學知識、心理知識與之溝通。專家認爲,過去的不治之症在今天有10%的患者可以不治痊癒,靠的就是心理療法與飲食習慣的改變而產生的奇蹟。如果配合藥物治療,那麼會更好。有的人提起“化療”二字,就會條件反射地產生一種懼怕心理,怕出現噁心、嘔吐、脫髮等副作用,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告訴病人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化療藥正在向“高效低毒”的方向發展,使得化療副作用減少到最低而化療效果最好。而且這些副作用是可以用藥物來預防的,即便有些輕微的反應,在停止化療後也會很快恢復。通過一系列的心理護理,大部分腫瘤病人在化療過程中,能夠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現實”,並愉快積極地配合治療,最終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