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病機制別名:病毒性腦炎,散發性腦炎)

隨着病毒學研究特別是組織細胞培養,血及腦脊液感染病原學檢測技術的發展,現已明確,本病大多數爲腸道病毒感染,其次爲腮腺炎病毒及淋巴細胞脈絡叢腦膜炎病毒,少數爲皰疹性病毒包括單純皰疹病毒及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此外,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及鉅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等病毒偶可導致本症。

腸道病毒(enterovirus)是一種最小的無被膜RNA病毒,可在污水中較長時期生存,人類爲腸道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性腦膜炎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腸道病毒一旦進入人體可以進入細胞胞質並破壞及殺死細胞。腸道病毒一般分爲3種,即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virus)、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及埃可病毒(ECHO virus),此外,還有尚未分類的腸道病毒。而這幾種腸道病毒均有許多亞型,如柯薩奇病毒有A型及B型,但兩型均可引起病毒性腦膜炎,並偶可引起腦炎及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埃可病毒可在正常糞中經細胞培養分離出來,一般並不致病,埃可病毒有30餘種血清型。

(一)發病原因

病毒經腸道(如腸道病毒)或呼吸道(如腺病毒和出疹性疾病)進入淋巴系統繁殖,然後經血流(蟲媒病毒直接進入血流)感染顱外某些臟器,此時患者可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在病毒血症的後期進入中樞神經系統,並經脈絡叢進入腦脊液,出現中樞神經症狀。若宿主對病毒抗原發生強烈免疫反應,將進一步導致脫髓鞘、血管與血管周圍腦組織損害。

該病毒在人體內還可導致心肌炎、咽炎、肋間肌痛及皮膚等器官損害。

病理改變大多瀰漫分佈,但也可在某些腦葉突出,呈相對侷限傾向。

腦部大體觀察一般均無特殊異常,可見腦表面血管充盈及腦水腫的表現。腦膜和(或)腦實質廣泛性充血、水腫,伴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病變主要在軟腦膜,可查見蛛網膜有單核細胞浸潤,大腦淺層可有血管周圍炎細胞浸潤形成的血管套,血管周圍組織神經細胞變性、壞死和髓鞘崩解。但深層腦及脊髓組織無炎性改變和神經細胞壞死的證據。

在有的腦炎患者,見到明顯脫髓鞘病理表現,但相關神經元和軸突卻相對完好。此種病理特徵,代表病毒感染激發的機體免疫應答,提示“感染後”或“過敏性”腦炎的病理學特點。

病毒性腦膜炎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病毒性腦膜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由柯薩奇病毒或埃可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腦膜炎,臨牀表現相似。嬰幼兒,兒童及成人均可患病。起病急性或亞急性,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喉痛、全身無力,較快出現頸部強直及典型的腦膜刺激徵如Kernig徵陽性。重者可出現昏睡等神經系統損害的症狀。少數患者出現脣周皰疹應考慮是否爲皰疹性病毒所致,腮腺腫大者當應考慮有腮腺炎病毒感染的可能。

病情輕重差異很大,取決於病變主要是在腦膜或腦實質。一般說來,病毒性腦炎的臨牀經過較腦膜炎嚴重,重症腦炎更易發生急性期死亡或後遺症。

1.病毒性腦膜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感或前驅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爲發熱、噁心、嘔吐、軟弱、嗜睡。年長兒會訴頭痛,嬰兒則煩躁不安,易激惹飲食健康注意事項。一般很少有嚴重意識障礙和驚厥。可有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徵。但無侷限性神經系統體徵。病程大多在1~2周。

2.病毒性腦炎 起病急,但其臨牀表現因主要病理改變在腦實質的部位、範圍和嚴重程度而有不同。病毒性腦炎病程大多2~3周。

(1)大多數患兒在瀰漫性大腦病變基礎上主要表現爲發熱、反覆驚厥發作、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和顱壓增高症狀病毒性腦膜炎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驚厥大多呈全部性,但也可有局竈性發作,嚴重者呈驚厥持續狀態。患兒可有嗜睡、昏睡、昏迷、深度昏迷,甚至去皮質狀態等不同程度意識改變。若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則或瞳孔不等大,要考慮顱內高壓併發腦疝可能性。部分患兒尚伴偏癱或肢體癱瘓表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