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白斑究其病源與肝脾腎三髒關係密切,肝腎陰虧,或鬱化熱,可使邪內蘊;外感溼邪,或脾虛失運,可使溼邪內留。溼與熱結,下注於陰部,故發此病。所以從整體看,本病是以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爲本,外陰部局部病變爲標。故內服藥側重調理肝脾腎三髒功能以治其本,使溼熱清除,風熄毒解,氣血平和,以澄清病源。用薰洗藥和外敷藥,直接作用患處而治其標,使腫消、斑化、癢止,如此標本兼治,故每獲良效。
【方藥】(1)內服方白蘚皮、薏苡仁、赤芍藥、牡丹皮、黃柏、丹蔘、土茯苓、蟬蛻、白花蛇舌草、貫衆(包煎)、夏枯草、生地黃各12g。維生素E50mg、維生素B1 20mg、維生素B12 500~1000mg、已烯雌酚少量內服。
(2)外洗方雄黃15g,苦蔘、蛇牀子、鶴蝨各50g。
(3)外塗藥爐甘石洗劑。
【用法】內服方日1劑,維生素E50mg,維生素B1 20mg,每日3次。維生素B12 500~1000mg,隔日1次,10次爲1療程。也可口服少量已烯雌酚。外洗方煎取濾汁,入盆內坐浴,先薰後洗,每日2次,每次20min。中藥坐浴後,外塗藥擦於患處,每日2次。
【案例】李某,女,幹部,自述近1年來外陰瘙癢難忍,夜間加劇,影響睡眠,白帶多,色黃有腥味。婦科檢查見外陰部有紅腫和侷限性的白色病變,小陰脣黏膜變厚變白,皮膚乾燥,彈性輕度降低,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診爲外陰白斑病(溼熱下注所致)。治以清熱利溼,涼血解毒止癢爲法。另外用外洗方,每日坐浴2次,浴後外敷爐甘石洗劑於患處。用藥物治療常規肌內注射和口服維生素類藥物。上方加減,連續用藥2個月餘而痊癒。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