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撫養,即由祖輩撫養孫輩,是中國當前廣泛存在的一種家庭養育狀況,與此相關聯的家庭教育有相應的特殊性,值得給以特別的重視。
由於客觀情況不同,隔代撫養可以劃分爲多個方面的不同類型。首先是農村與城市的區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謀生後,將年幼的孩子交給家裏的老人撫養,這些兒童被稱爲“留守”兒童,老人被稱爲“留守”老人,這是最常見的隔代撫養類型;另一方面,隨着年輕人出國留學、工作、定居以及異地就業的越來越多,城市中也出現了大量只有老人的“空巢”家庭,有的年輕人限於條件或考慮到文化傳統等原因,將孩子送回老人身邊撫養,出現了城市小區裏常見的隔代撫養類型。其次是老人的文化程度之別,農村的老人總的來說文化程度要低一些,有的甚至是文盲;而城市“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往往是有知識有文化的,有的甚至是大學教授等高級知識分子。再次是老人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之別,同樣是隔代撫養,五六十歲的老人剛剛進入“年輕”的老年,剛剛從社會生活的一線退下來,精力也比較充沛;而七八十歲甚至更老的老人可謂風燭殘年,身體狀況往往不佳,對外界的感知也變得遲鈍。其他方面還有不同家庭的貧富差異對家教也必然會產生影響。
但如果歸納起來說,隔代撫養中的家教問題還是有解的,個人以爲,從撫養者、養育者一方來說,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隔代撫養的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還是要貫徹、執行一個恰當的教育標準,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特徵,激發學習鑽研的興趣,學會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等。在這些方面,孩子的父母要和老人充分溝通,達成共識。老人一方不能只是抱着幫子女帶上、養大孩子的態度,而是要意識到撫養的過程就是家教的過程,從一開始就不能偏廢。
其次,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陷阱是溺愛,隔代撫養尤其要注意避開這個陷阱。溺愛的受益方是施加溺愛者,而受害方正是被溺愛的孩子,只不過他們年小不自知罷了。有的老人心疼孫兒孫女,加上退休以後,原來工作上、事業上重要的事情都成了浮雲,便一心撲在孫兒孫女上,以此來填補自己時間的空白,揮灑自己的愛心,這樣便容易自覺不自覺地出現溺愛,其主要表現包括給孩子過多的零食、玩具、服裝,在孩子的玩耍中缺乏引導,生怕孩子磕了碰了不讓孩子接受有挑戰性的活動,對學齡兒童在學習上和校內外的表現不做分析不提要求,在孩子與同齡人出現衝突糾紛時一味偏袒自家孩子而不是在是非上進行辨析等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