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許多所謂的“貧困病”、“富貴病”,就是由飲食失調和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的。合理膳食、平衡營養對於維護健康,克服疾病具有重要意義。我居民膳食結構的變化及影響2005系列報告年7月26日,我國首次發佈《中國營養膳食與營養狀況變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居民膳食的變遷過程及存在的問題。

    1、肉食比重日益增加
    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日常膳食結構中,食肉比率由1992年的15. 2%增加到2002年19. 2 0 o 0  1961年至2000年全世界人們所食動物性肉食增加了2倍,我國則增加了10倍。這一變化導致我國人民吸收的脂肪越來越多,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的發病率也在上升,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有數據顯示,10年來我國is歲以上的居民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壓患病率上升了31腸。

    2.水果、蔬菜遭受冷落
    與市場上水果、蔬菜的種類、數量都不斷增加相反,我國居民的水果、蔬菜攝人量卻在不斷減少。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水果消費量由1992年的80. 1克下降到2002年的69. 3克,蔬菜則由319. 3克下降爲251. 9克。對照“膳食金字塔”提出的每人每天應吃100克到200克水果和400克到500克蔬菜的要求,我國居民水果和蔬菜的日消費量遠達不到這一標準。

    3.甜食備受青睞
    隨着蛋糕、果汁、冰淇淋等品種不斷增加,人們選擇的甜點和種類越來越多。以水爲例,以前人們的飲料主要是白開水、茶水和桔子汽水,但現在各種甜性的飲料越來越多,這些飲料當成了日常飲用水,人們的膳食正在慢慢變甜。過多食用甜食不僅會使血糖升高、膽固醇增加,並且還會因爲糖是不含鈣的酸性食品,引起身體缺鈣及維生素玖的不足,導致骨質疏鬆。此外,視力減退,衰老速度加快也與甜食的過多攝人有關。

    4.口味逐漸淡化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食鹽不再是單一的調味品。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過多吃鹽會引發高血壓。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我國居民鹽的日人均攝入量由1992年的14克降爲2002年的12克,其中城市由13克降爲11克,農村由14克降爲12克。雖然吃的鹽越來越少,但我國居民鹽每日平均攝人量仍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值6克的z倍。

    國際慣例把膳食和營養狀況變遷分爲“飢餓減少”、“慢性疾病”、“行爲改變”三個階段,以上事實說明,我國居民的“膳食”正進人慢性疾病時期。其特點是人們脂肪、能量攝入增多,體力活動減少;其結果會增加膳食相關慢性病的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