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都很大方,爲什麼自己的寶寶總是很小氣,不願意和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呢?其實家長要先尊重寶寶“支配自己物品”權利,這樣才能教會寶寶學會分享!


如果一個孩子不會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單的,是不快樂的。所以引導孩子學會分享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分享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權利的基礎上。很多家長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結果是家長越“教育”孩子分享,孩子就越是不願意和別人分享。


面對孩子的不願意分享,大多數家長的做法是想方設法說服孩子分享,勸說無效後就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籤,並且“威脅”孩子:“如果不分享,小朋友就不會跟你玩了”,或者“你不和別人分享,那以後別人也不會和你分享了”。這些話看上去都沒錯,這樣的做法好像理所當然,但是造成的後果是: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會越發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別人奪走他的物品。有了這種不安,孩子就越發不願意和別人分享。道理很簡單,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假如我們成人屈於某種壓力而被迫與別人分享,這種違心的“分享”能讓你感到快樂嗎?你會心甘情願地與別人分享嗎?同樣,孩子只有擁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之後,纔會發自內心地樂意跟別人分享。孩子有權支配屬於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得由他決定。如果孩子不願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我們不能勸說或者暗示孩子,更不能強迫孩子。


被強迫分享的孩子也會強迫別人與他分享。事實上,那些喜歡搶奪別人物品的孩子,大多數曾經被大人強迫和別人分享過。如小朋友津津經常被媽媽強迫與別人分享。有一次,津津在騎單車,西西想玩,津津不願意。津津媽讓他借給西西玩。津津不願意,但是架不住媽媽的勸說,最後還是向媽媽妥協了。沒多久,津津轉過頭去搶西西的玩具……在孩子看來,自己的東西可以被強迫分享,就意味着他也可以強迫別人和他分享。


那我們怎樣引導孩子學會分享呢?關於“分享”,我們要遵守規則:對自己的物品有支配的權利,別人的物品要經允許後才能拿,公共的物品先到先得,後來者等待。


那些被成人冠以“小氣”之名的孩子,尤其是被強迫分享的孩子,或許有一天真的會變得小氣,徹頭徹尾不願意分享了。到那時,家長可能會感到非常納悶:我沒少教育孩子和別人分享,怎麼會這樣?其實這不是孩子的錯,實在是成人沒有好好尊重他們,把他們逼向了“小氣”。


重點提示:


如果一個孩子不會分享,就算守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他也是孤單的,是不快樂的。


很多家長經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學會分享,但是不懂得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分享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權利的基礎上。


孩子只有擁有了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之後,纔會發自內心地樂意跟別人分享。孩子有權支配屬於他的物品,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得由他決定。


如果沒有尊重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權利,那越是教育孩子分享,他會越發感到不安,把自己的物品看得牢牢的,唯恐別人奪走他的物品。


如果孩子連“你我他的”都分不清,他會覺得任何他喜歡的東西都是他可以拿的,根本不懂分享是什麼意思,在這時候去和孩子談分享,無異於對牛彈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