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鼻疽潛伏期差異較大,一般爲數小時至3周,平均爲4天,甚至延遲至10年之久。臨牀上可有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

1.急性鼻疽 起病急驟,皮膚感染部位出現急性蜂窩織炎,局部腫脹,繼則壞死及潰破,形成邊緣不整、創底灰白的潰瘍,並覆有灰黃色的滲出物。附近淋巴結腫大,延淋巴管出現多處肌肉及皮下結節性膿腫,膿腫潰破後排出紅色或灰白色膿液,其口甚難癒合,可形成瘻管。如致病菌由上呼吸道侵入,可使鼻部出現蜂窩織炎,鼻腔、口腔黏膜潰瘍及壞死,鼻中隔穿孔,齶和咽部亦有潰瘍形成,常先排出血性分泌物,繼而流出膿性分泌物。致病菌亦可侵犯下呼吸道,造成通常伴有全身違和、頭痛、發冷及不規則發熱、周身痠痛、食慾缺乏、嘔吐、腹瀉及脾腫大等。患者常極度衰竭,臨牀上酷似傷寒或播散性結核。後來由於面、頸、軀幹及四肢均可出現膿腫,常因膿毒血癥發生循環衰竭而死亡。

2.慢性鼻疽 開始全身症狀可不明顯,僅有低熱或長期不規則發熱、出汗及四肢、關節痠痛。以後,間有敗血症或膿毒血癥發作,皮膚或軟組織出現膿腫,附近淋巴結腫大,有時膿腫潰破流出多量膿液,亦可形成長期不愈的瘻管。關節、骨髓、肝、脾、肺、眼和中樞神經系統均可累及。病情發展緩慢,時好時發,病程持續數月至數年以上。患者漸見贏瘦,呈惡病質狀,常因逐漸衰竭或突然惡化而死亡,亦有自行痊癒的病例。

鼻疽的臨牀表現較複雜,常不易診斷。有與患病的馬類接觸或實驗室中曾處理過致病菌等流行病學史,分泌物、穿刺液及血液培養,血清學檢查(血凝及固相補體結合試驗),鼻疽菌素皮內試驗,感染物豚鼠接種等檢查,均有助於本病的診斷。

鼻疽應該做哪些檢查?

鼻疽的急性型預後極差,若不治療其病死率在90%以上。慢性或亞臨牀型其治癒率可達30%~50%。近年來應用有效抗生素或化學藥物治療後,病死率有明顯下降。

本病病原體爲鼻疽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本菌幾經易屬,曾命名爲鼻疽費氏桿菌(1918年)、鼻疽放線桿菌(1933年)、鼻疽不動桿菌(1964年)、鼻疽假單胞菌(1966年)等飲食健康注意事項。1993年,國際上根據新發現本菌的生物學特性,將其列入伯克霍爾德菌屬(Burkholderia)。由於國內仍廣泛使用鼻疽桿菌這一簡稱,所以本節也用此名。鼻疽桿菌爲微彎棒狀桿菌,大小不一,長爲2~5μm,寬0.5~1.0μm,多孤立,有時可成對排列,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莢膜,不產生芽孢,革蘭染色陰性。在膿汁中大部分遊離於細胞外,有時在細胞內見到。本菌爲需氧性,溫度在37~38℃,pH6.8~7.0生長最適宜鼻疽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在普通培養基上本菌生長不佳,但在1%~5%的甘油肉湯中發育良好,在馬鈴薯培養基上能產生一層淡黃色蜂蜜樣菌苔,以後逐漸變爲棕紅色。本菌生長較緩慢,一般需48h。正常菌落爲光滑型(S),變異後的菌落可出現粗糙型(R)、皺襞型(C)、矮小型(D)、黏液型(M)或僞膜型(P)等。本菌應與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相鑑別,其要點見表1。鼻疽桿菌能產生兩種抗原,即特異性多糖抗原和共同抗原(蛋白質成分),後者與類鼻疽桿菌在凝集試驗和皮膚試驗均有交叉。本菌不產生外毒素,其菌體內毒素的蛋白質部分即鼻疽菌素(mallein)能使感染動物產生變態反應,可作皮試抗原用於診斷。本菌抵抗力較強,在糞、尿中可生存4h,水中生存70天,滅菌的自來水中生存6個月。但在乾燥環境中僅生存10~15天,日光直接照射24h或加熱56℃ 15min均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在3%煤酚皁溶液、10%石灰乳、2%甲醛中1h即可殺死。

鼻疽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一)發病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