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月經中間,即大約月經後第12-16天,出現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的少量陰道流血,醫學上稱排卵期出血,中醫學稱之爲“經問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是因爲在月經中期,也就是是排卵後,雌激素水平急驟下降,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而發生少量出血。隨着卵巢黃體的形成,分泌出足量的雌孕激素使潰破的子宮內膜表層迅速修復,出血停止。由於排卵期出血一般量少,時間短,對健康無妨礙,多能自愈,所以不必顧慮重重。


  目前對排卵期出血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多數學者認爲:由於育齡婦女在每一個月經週期中即有一個卵泡逐漸發育成熟,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也隨之逐漸升高;當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後,體內雌激素水平就會驟然下降,以致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的生長,造成子宮內膜局部壞死、剝脫而導致陰道少量出血;排卵後,卵泡迅速成黃體,黃體能分泌一定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使破潰的子宮內膜很快得到修復,因而出血又會自動停止。


  由於大多數婦女的排卵期出血量均較少,出血時間短,而且也不是每個月經週期都有出血,所以對身體沒有多大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


  對於未婚少女來說,將來也不會對生育產生明顯影響。但值注意的是,必須首先排除生殖系統的其他疾病,例如月經失調、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子宮粘膜下肌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假如排卵期出血量比較多,發生較頻繁,已影響夫妻生活、甚至婚後受孕等,應予以治療。


  排卵期出血的臨牀表現:


  排卵期出血,即月經中期出血,是指兩次正常量月經之間的少量出血,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痛。臨牀表現如下:


  1、 子宮出血。在有排卵的月經週期中,出現排卵期子宮出血,出血量少,有的僅爲咖啡色分泌物,一般2—3天可自行停止,最長7天。


  2、 腹痛。週期性月經間期疼痛,可輕可重,一般持續幾個小時,個別患者可持續2—3天。


  3、 不孕。可能因排卵期出血而中止性生活,錯過受孕時機所致。注:一般無明顯陽性體徵。經診斷性刮宮,基礎體溫測定(基礎體溫呈雙相,在低、高溫轉變時發生出血),腹腔鏡檢查可確診。如症狀較輕無需治療,出血量多或影響生育者可用藥物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