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癌症患者在疾病整個過程中或多或少地要經受不同程度的疼痛折磨。有的是手術引起,有的是放化療期間引起的併發症,更多的是晚期病人由於腫瘤的發展造成的癌症疼痛。疼痛使病人對腫瘤產生了巨大的恐懼,處理不當讓患者沒有尊嚴,生活非常痛苦。
由於中國近代史受過鴉片毒害,患者、家屬和醫生多心有餘悸,寧可痛死也不願意吃阿片類藥,最怕阿片類藥上癮。國際上大量臨牀研究結果證明:只要正確使用,阿片類藥物不會成癮,用止痛藥治療和吸毒不是一個概念。
癌痛有兩大類:一類是癌症本身的疼痛,腫瘤組織對周圍組織的侵蝕,造成的炎症、水腫、滲出。二類是轉移癌所致的癌痛,其中骨轉移最多。
目前惡性腫瘤出現骨轉移在美國排在首位的是前列腺癌。中國出現骨轉移最多的惡性腫瘤是肺癌和乳腺癌。肺癌骨轉移以後,可以發生一系列的骨相關事件,如骨痛、承重骨病理性骨折甚至造成截癱,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出現骨相關事件的癌症患者還影響整個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
關注癌痛需要確定對象。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一, 是政府,引起政府重視;
第二, 是醫生,呼籲醫生積极參與;
第三, 是媒體,通過媒體傳遞公共衛生信息給民衆;
第四, 最後是針對社會、針對癌症病人和家屬。
關注癌痛治療 改善生活質量。政府要有具體舉措。
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要提出具體要求、衛生政策的制訂與實施,對專科醫生的培訓,毒麻藥品的管理都是政府行爲,政府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決策和管理力度。認真貫徹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癌痛治療方面的政策,加強對醫生的業務培訓。
首先,是毒麻藥品的管理。早期制定的毒麻藥品管理辦法存在許多不方便。毒麻藥管理應該再人性化一些。政府擔心毒麻藥品管理不當會引發毒品犯罪,但是不能因爲擔心毒品犯罪,就如此嚴管癌痛病人毒麻藥品的使用。毒麻藥管理部門應該結閤中國如此多的癌症病人、晚期癌症病人和癌痛病人來考慮完善相關政策。政府應該進一步關注這部分特殊羣體。
第二,是現行醫保政策的修訂。癌痛,特別是骨轉移出現的癌痛,目前雙磷酸鹽類藥物有很好的臨牀療效。現在北京市只有第一代雙磷酸鹽藥物進入了醫保報銷目錄,如阿可達、博寧等,其他第二代雙磷酸鹽藥物如擇泰等效果好、副作用低又方便使用的藥物都不予報銷。雙磷酸鹽藥物需要是每月打一次,希望醫保部門儘快修訂醫保報銷政策,將第二代或第三代雙磷酸鹽藥物列入醫保報銷目錄。
第三,我們國家應該在研發新葯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癌症死亡已經躍居國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如此多的癌症患者、如此多的癌痛人羣,政府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投入。研發新葯和止痛產品很有必要!
關注癌痛治療 改善生活質量,醫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醫生是執行癌症病人治療,幫助晚期癌痛患者緩解癌痛、改善並保障癌痛患者生活質量的主體。目前我國腫瘤界醫生在掌握掌握癌痛治療、遵守“三階梯”原則和關注癌痛患者生活質量方面做得不錯。但更多的癌症患者並沒有在癌症中心、腫瘤科治療,而是分散在各個學科領域裏接受治療。很多綜合性醫院的非腫瘤科、非腫瘤專業的醫生對癌痛治療還是不重視,在癌痛診斷、治療、分級處理方面還是不熟悉。利用這次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應該加大對臨牀醫生的業務培訓很有必要。
醫務人員進行癌痛治療的全員培訓。
第一,中國有癌痛治療臨牀實踐指南,美國NCCN癌痛治療-中國版每年進行修訂,各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應該認真學習、規範臨牀癌痛治療。
第二,學習掌握目前癌痛治療的新方法和治療手段,特別是要讓臨牀醫生學會“話療”。癌痛不僅是軀體疾病還是心理疾病。70%以上合併骨轉移的癌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心理諮詢、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對於癌痛治療和改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臨牀醫生要講“普通話”,腫瘤專家要講“人話”,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化療”是現代腫瘤學賦予我們腫瘤醫生的職責。
關注癌痛治療 改善生活質量。媒體一定要積極主動參與。
媒體在疾病主題宣傳日或主題宣傳週、或“肺癌關注月”時有科普宣傳的訪談或文章。建議各主流媒體應該開“癌症專欄”、開辦專家專訪的同時,進行癌症防治科普知識的系列報道。同時進行專家-媒體互動、媒體-讀者互動和專家-讀者互動,通過平面的、網絡的、有線的、無線的健康教育平臺,利用我們社區健康教育的網絡開展癌症防治科普知識宣傳。
關注癌痛治療 改善生活質量。核心的目標就是廣大的癌症患者。
臨牀醫生和健康媒體要告訴癌症病人:醫學在迅猛發展,醫學在不斷進步,目前我們有許多抗癌新藥物、癌痛治療新手段,各種肺癌、各期肺癌都有治療策略和治療手段,不要讓癌症病人覺得沒希望。針對腫瘤患者的醫盲,腫瘤醫生要做好癌痛治療科普宣教。
目前癌痛治療有十大“手段”
第一是外科手術。外科手術可以有效治療癌痛,比如肺癌錐體轉移的癌痛,通過手術,切除病變錐體,置換人工錐體和填充骨水泥,既可以有效緩解骨痛,改善生活質量,也可以減緩癌症發展、防治骨相關事件的發生,如病理性骨折或截癱。
第二是化學治療。大多數實體瘤都可以通過有效化療緩解癌痛,晚期癌症的治療目的不是爲了根治疾病,而更多的是爲了降低腫瘤細胞負荷,減輕癌痛,保證患者生活質量。我們應當相信,化療藥物可以有效控制癌痛,特別是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抗癌新葯。
第三是放射治療。放療止痛勿庸置疑,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現在精確放療技術,使放療定位越來越精確,只精確放射有損害的骨痛部位,周圍的健康組織不受損傷。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目前放射治療技術可以保證做到精確放療、有效止痛。
第四是分子靶向治療。典型的癌症就是晚期非小細胞癌,晚期非小細胞癌發生骨轉移出現癌痛,通過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同樣可以有效緩解癌痛。近年來上市的易瑞沙和特羅凱等分子靶向藥物可以有效治療肺癌、緩解癌痛、顯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第五是內分泌治療。典型的癌症是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發生骨轉移的機率很高。有效的內分泌治療治療原發病竈,同樣也可以緩解骨痛。在醫生的科學指導下,結合化療等其他治療手段,乳腺癌骨轉移患者可以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和更好的生活質量。
第六是雙磷酸鹽藥物治療。肺癌骨轉移出現骨痛是因爲骨組織的溶骨性破壞,導致一系列的骨相關事件,如骨痛和病理性骨折。雙磷酸鹽藥物減緩骨溶解代謝,增加成骨代謝進程,阻礙骨的溶骨性破壞,減緩骨痛,避免骨折。目前。有效的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雙磷酸鹽藥物治療已經使成千上萬的癌性骨痛患者獲得了好的生活質量。
第七是止痛藥物治療。我們強調的治療原則就是“三階梯止痛”。建議止痛藥能口服儘量口服,而且按照疼痛分級口服弱或強的嗎啡藥物。目前臨牀應用最多的是緩釋嗎啡片劑,每12小時口服一次。強調一定要按時定時給藥。同時也有芬太尼貼劑,臨牀應用嗎啡類藥物止痛時要注意噁心、嘔吐和便祕副作用,給予對症處理。
第八就是物理治療。除了放射治療外,還有射頻消溶、介入治療和神經損毀術都屬於局部物理治療,冷凍和熱療也都屬於物理治療,對於緩解癌痛臨牀效果肯定。目前物理治療手段越來越多,介入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好。但是都要強調積極治療原發病,綜合地應用上述的各種治療手段和藥物治療癌痛。
第九個治療是中醫藥治療。傳統的中醫藥治療和活血化淤的理論同樣可以緩解癌痛,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的模式已經取得明顯的臨牀效果。
最後一個是“話療”——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結合有效的治療癌痛的手段,對於真正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很有幫助。
我們希望廣大臨牀醫生要規範治療。政府、醫生、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癌痛,積极參與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關注癌痛病人,改善生活質量。
我們應該告訴社會,特別是肺癌和乳腺癌患者,發生全身多發性骨轉移以後,有效的化放療、靶向治療、雙磷酸鹽藥物治療和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是可以獲得長期生存、帶癌生存和良好的生活質量。
更多癌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