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白帶是否正常,要從量、色、質地、氣味幾方面觀察。正常的白帶應該是乳白色或無色透明,略帶腥味或無味;其分泌量、質地受體內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響,隨月經週期而有量多量少、質稀質稠的週期性變化。


  一般月經期後白帶量少;至排卵期前,由於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宮頸腺體的上皮細胞增生,宮頸粘液的分泌量增加,粘液中氯化鈉含量增多,能吸收較多的水分,使排卵期時白帶增多,質稀,色清,外觀如雞蛋清樣,能拉長絲。


  排卵期後,雌激素水平漸低,孕激素水平升高,宮頸粘液的分泌受到抑制,粘液中氯化鈉的含量也減少,使這時的白帶質地稠厚,色乳白,延展性變差,拉絲易斷。另外,也有些生理現象如妊娠、口服避孕藥時,會出現白帶增多,其原因也與體內雌、孕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


  如果平時白帶無原因地增多,或伴有顏色、質地、氣味的改變,就應該提高警惕。


  白帶不正常變化


  當白帶的數量、顏色、氣味等發生變化時,就預示着發生疾病:


  1、無色透明粘性白帶:


  與雞蛋清相似,或稍有混濁,但除白帶增多外,很少有其他症狀,這種白帶多見於慢性宮頸炎、頸管炎以及應用雌激素後。


  2、泡沫狀白帶:


  在公共浴池洗澡,或使用過公用的泡沫狀白帶浴巾、浴盆後,出現灰白或灰黃色泡沫狀白帶,且有酸臭味,應想到是否傳染上了滴蟲性陰道炎。


  3、豆腐渣樣白帶:


  爲黴菌性陰道炎特有。豆腐渣樣白帶外陰和陰道壁常覆蓋一層白膜狀物,擦出後露出紅腫粘膜面,易感染黴菌,常伴有外陰瘙癢及燒灼樣疼痛感。特別是糖尿病人或孕婦,更應想到這一點,因爲孕婦和糖尿病人體質差,免疫力低下,容易引起黴菌感染。


  4、黃色(膿性)白帶:


  大多爲細菌感染引起。淋球菌、結核菌等都可能成爲病因,梅毒螺旋體也會引起陰道的化膿性感染。當患者從陰道排出大量有特殊味的白帶時,應懷疑是否有異物存在於陰道內,從而引起白帶增多,嚴重感染。


  5、水樣白帶:


  惡性腫瘤或子宮癌、輸卵管癌等在早期會出現白帶增多的現象。


  6、血性白帶:


  即白帶中混有血液。血性白帶出現此白帶應警惕惡性腫瘤的可能,如宮頸癌、宮體癌、陰道腫瘤等。有些良性病變也可出現此白帶,如老年性陰道炎、子宮頸糜爛等,可外用歐沁斯。


  7、黃色粘液性白帶:


  見於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等,它是輕度感染引起的。


  8、白色粘液性白帶:


  性狀與正常相同,量增多,這種白帶見於使用雌激素之後或盆腔充血時,它是宮頸腺體和陰道粘膜分泌增多引起的。


  藥物療法


  1、滴蟲性陰道炎


  滴蟲性陰道炎的滴蟲存在皺褶及宮頸的腺體中,同時還存在於尿道及腸道內,因此應該內外兼治。


  (1)口服殺滅滴蟲藥物,如滅滴靈,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共7日。服後化驗滴蟲,如爲陰性,應於下次月經後繼續治療1個療程,鞏固療效。


  (2)局部同時治療,如用0.5%~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每日1次。


  2、黴菌性陰道炎


  治療黴菌性陰道炎,可用2%~3%的蘇打液沖洗外陰、陰道或坐浴,輕輕拭乾後,放置制黴菌素栓劑25萬單位於陰道深部,或用制黴菌素霜塗於陰道壁上,每晚1次或早晚各1次,共10~14日。


  例如:疏陰祛黴散,純中藥製劑,用藥時先將藥散倒入木盆中,然後倒入適量沸水,趁熱燻蒸,使藥力直透陰中。待藥液溫熱後再搽洗患處。薰洗每日早晚各一次。


  3、非特異性陰道炎


  首選藥物爲甲硝唑,每次口服500毫克,每日2次,共7日。也可局部用藥,每次200毫克,置入陰道,7日爲1個療程。克林黴素300毫克,每日2次口服,連服7日;或2%克林黴素膏劑陰道內用藥,每晚1次,連用7日。


  4、老年性陰道炎


  治療老年性陰道炎可在陰道局部用藥,如用1%乳酸或醋酸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每日1次,提高陰道酸度。炎症較重者,輔以雌激素治療。己烯雌酚0.125~0.25毫克,每晚放入陰道1次,7日爲1個療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