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陸家明(化名)最近總是感覺頭暈,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家明的媽媽帶他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患上了高血壓。這讓家明媽大爲不解,高血壓不是成年人的常見病嗎?怎麼小孩也會患高血壓?
專家稱,越胖的兒童高血壓的發生率越高,其血壓異常的發生率在4%~9%,預防小兒高血壓,干預肥胖是關鍵。
爸媽要留心
細微症狀父母難發現
廣西區婦幼保健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主任醫師陳少科說,一般人認爲,高血壓是成年人的常見疾病,殊不知,高血壓同樣發生於兒童,而且很多成年人的高血壓往往是兒童期高血壓發展而來的。“由於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是小兒高血壓發病的主要誘因,而且目前小兒高血壓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陳少科說。
孩子血壓偏高,會有哪些症狀呢?陳少科告訴記者,小兒高血壓症狀不是很典型,家長單憑孩子的表現很難確定是否患有高血壓,很多小孩通常是在體檢時發現患有高血壓。有的孩子可能沒有明顯症狀,有的孩子也可能表現爲頭暈、頭痛、乏力等。但是,這些細微的表現往往容易被家長忽略。
陳少科說,高血壓的小兒患者在改變生活方式之後,一般都會好轉。如果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仍不能好轉的話,或者一發現高血壓時,血壓就很高時,就要考慮用藥。
小兒高血壓“南少北多”
陳少科說,我國小兒高血壓呈現出南少北多的趨勢。她介紹,我國傳統的飲食習慣是“南甜北鹹、東辣西酸”。 總體上說,北方人口味比較重,攝入的鹽自然比較多,南方人吃的鹽相對較少,所以患高血壓的較少。她說,鈉鹽的過多攝入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所以不建議讓孩子吃得太鹹。
另外,小兒高血壓呈現這種趨勢還和南北方氣候和環境有關。陳少科說,北方天氣冷,人們的戶外運動普遍偏少。另外,由於天氣的緣故,北方市民也多喜歡吃肉來禦寒,這些因素都導致北方人普遍比南方人偏重。陳少科說,曾經有機構做過相關調查,北方的肥胖人羣比南方多,因此高血壓的發病率也比南方高。不過她提醒,南方超重的兒童和北方並沒有明顯差異,因此南方小孩潛在的高血壓危險因素也不容忽視。
胖墩請注意
肥胖兒患高血壓機率高
高血壓近年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趨勢,兒童高血壓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廣西區婦幼保健院兒童生長發育門診主治醫師範歆介紹,廣西區婦幼保健院兒科曾在2008~2009年調查了7800名6~18歲的中小學生,發現在體重正常的孩子中,血壓異常的發生率在0.3%~0.7%,超重的孩子中血壓異常的發生率在3%~4%,肥胖的孩子中血壓異常的發生率在4%~9%,體重正常、超重、肥胖孩子的血壓異常的發生率是有差異的,越胖的孩子高血壓的發生率越高,但男女沒有明顯差異。
陳少科提醒,小兒高血壓一般都是原發性的,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確,不過遺傳、肥胖、飲食過鹹、長期壓力大、精神緊張、熬夜、性格急躁等都易誘發高血壓。而在臨牀上發現,高血壓的患兒多是肥胖兒。
防患於未然
清淡飲食+勞逸結合+定期檢查
不少家長生怕自家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患上了高血壓,那麼,小兒高血壓應該怎樣預防?
陳少科說,兒童食用過量食鹽或者過鹹的零食時,容易導致高血壓。食鹽中主要含鈉,攝入較多,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孩子的腎臟還沒有達到成熟階段,沒有能力排出血液中過多的鈉。孩子越小,越易受到食鹽的損害。所以,家長不要讓孩子攝入過鹹食物,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
除了少吃零食、少吃鹽外,南寧市第二人民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孫桂麗還提醒家長,孩子的飲食要清淡,要讓孩子多吃蔬菜,多參加體育運動,家長也不要給小孩施加過大的壓力。最後,陳少科建議,家長每年應定期爲孩子進行一次健康檢查,測量血壓。特別是肥胖的小孩,更是要注意定期測量血壓和血脂。如果孩子出現頭痛、頭昏、嘔吐、驚厥、發熱、浮腫等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