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調理好手腳冰涼就需要瞭解手腳冰涼的原因,提醒你手腳冰涼分爲三大類,下面將爲您介紹解決手腳冰涼的方法。

  手腳冰冷的定義:

  手腳冰冷是在中醫門診裏常見的問題,除了主觀的怕冷不適之外,也可以客觀的藉由醫師的觸診而探查到四肢冰冷的狀態,中醫更進一步依四肢冰冷的範圍來區分其嚴重程度,最輕微的是冷在腕踝以下,其次是冷在腕踝以上但未至肘膝,較嚴重的是冷過肘膝。

  手腳冰冷的原因:

  人體透過一套極精密而複雜的體溫調節機制將溫度維持在恆定的狀態,其中包括了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內分泌系統、骨骼肌、皮膚血管和汗腺。然而,事實上人體的溫度並不是全身到處都一致的,位於頭部的深層到重要臟器所在的胸腹部有著較爲恆定的“體核溫度”,而頭部的皮膚表層以及四肢的溫度則爲“體殼溫度”,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寒熱和體核溫度的影響。在嚴寒的冬季,體表的淺層靜脈收縮以減少體熱的散失,四肢的血液迴流集中在深層的靜脈,所以此時愈末端的手腳會愈冰冷,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只要將保暖的工作做好,再補充一些熱食(如薑湯、熱巧克力或熱牛奶),都能讓四肢較爲暖和。而病理性的手腳冰冷則常見於長期營養不良(包括攝取不足和吸收不良)、低血糖狀態、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低下、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狀態、自律神經失調、導致心力衰竭的心臟疾病、失血過多、凍瘡、具有雷諾氏症特徵的自體免疫疾病、末梢神經失調、腎衰竭、卵巢功能失調以及某些顱內腫瘤。

  中醫對於手腳冰冷的看法及改善方法:

  中醫將人體五臟功能活動的基礎物質概括性的分爲陰與陽兩類,其中“氣”屬陽,而陽氣的主要功能即有推動和溫煦的作用。而中醫又說“四肢爲諸陽之末”,也就是說四肢是陽氣由軀幹往外佈散的末端,容易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而有失於溫煦的狀態出現,此說同於生理學的觀點。陽氣既然是一種物質,則其病理狀態可概括的區分爲陽氣的不通、亢盛和虧損這三大類。因此,造成手腳冰冷的原因即可依此分類而作進一步的探討。

  陽氣虧損

  此類即大衆較爲熟知的“虛寒型”體質,通常還會伴隨“血虛”。這類人可見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甚至全身都容易怕冷,精神常常低靡不振,做起事來常覺沒勁兒,甚至對於週遭事物也都漠不關心、不感興趣,也可見常常拉肚子,食物都沒消化完全,肚子容易脹氣,腰腿也容易痠軟,有時候小便還會變得很頻繁。這時中醫通常會採取“溫陽”的治療手法,可能會使用的方劑包括真武湯、理中湯、真人養髒湯或是桂附八味丸等等。

  若是伴有明顯“血虛”的人,則還可兼見面無血色,眼結膜或甲牀顏色蒼白,容易頭暈目眩,身體痠痛等等症狀。這時除了“溫陽”之外,還要加以“活血補血”,可能會運用的方劑則有十全大補湯、當歸四逆湯等等。此類人平時居家也可用人蔘、枸杞、紅棗、龍眼肉、生薑等物製成溫熱茶飲作爲保養之用。此外,也應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及冰冷飲食,否則將進一步損傷陽氣,使症狀惡化。

  陽氣不通

  人體的陽氣產生後,須藉由衆多的管道將其佈散至全身,若有任何狀況導致管道的不暢,則將使得陽氣無法通行,管道末端的組織也將失去溫煦和濡養。原因可以是管道本身或其周圍的筋膜的痙攣收縮,也可以是痰、飲、溼、瘀血等等衆多病理產物的阻塞所致。因工作生活壓力過大,自律神經失調,使得身體的筋膜處在緊張收縮的狀態,所以陽氣無法正常的運行至四肢,也因爲筋膜的緊張,所以也常常容易有腹痛、拉肚子、胸悶等等症狀,對於這種自律神經型的手腳冰冷,中醫常採用“疏肝解鬱”的手法,可能使用的方劑則有四逆散、逍遙散或柴胡疏肝散等等。其他原因所致的手腳冰冷,則應由醫師依據辨證原則診斷病因而處方。

  陽氣亢盛

  此類型比較常見的狀況是原本燥熱體質的人因爲某些發熱的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便祕多時,可以見到的症狀有腹脹滿,嘴破,口氣臭穢,舌苔厚膩,按壓腹部硬且有疼痛等,這是因爲體內的熱邪壅滯,以致於陽氣遭到阻隔而無法佈散,實際上也是陽氣不通的狀況,面對這種情形,中醫常會以“攻下”的方法將體內的積滯排出,可能使用的方劑則爲大承氣湯或小承氣湯等等。此類人於平常即應攝取清淡飲食,避免炸、烤、辣等易助火的食物,纔是中庸之道。

  結語:

  若能確實履行生活起居的養生要點以及配合醫師的中藥調理,大部份手腳冰冷的問題皆能獲得滿意的改善。但需特別注意某些以“雷諾氏症”爲特徵的自體免疫疾病,其表現除了手腳冰冷之外,指端顏色會因末梢血管的收縮接著再舒張而呈現“白→黑→紅”的變化,且指端會因此而感到麻木疼痛,建議有此現象者應及早就醫以確明病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