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尾絲蟲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潛伏期不詳,從1歲以下嬰兒可查見成蟲所致結節來看,估計最多1年。成蟲和微絲蚴對人均有致病作用,尤以後者爲重。

1.皮膚損害 成蟲寄生於皮下組織中的淋巴管匯合處,局部引起炎症反應,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包圍蟲體的纖維結節,結節直徑爲2~25mm,或更大些,不痛,質較硬,其內含兩至數條成蟲及許多微絲蚴。結節數多爲3~6個,亦有上百個者,可見於身體任何部位。微絲蚴的代謝產物或其死亡後的毒性物質可引起皮膚過敏反應,並可導致嚴重皮炎。皮疹可發生於臉、頸、肩等部位,初劇癢,伴色素沉着,呈現色素沉着區或色素沉着消失區,外觀形似豹皮,故又稱豹皮症。繼之皮膚增厚、變色、裂口,最後皮膚失去彈性,皺縮如老人。

2.淋巴結病變 淋巴結可腫大,堅實而不痛,內含微絲蚴。在非洲某些地區,有的患者出現“懸垂性腹股溝”(hanging groin),這是皮膚失去彈性引起腹股溝下垂而形成懸垂的囊,內含增大的纖維化的淋巴結。此外,尚可引起陰囊鞘膜積液、外生殖器象皮腫、疝氣(特別是股疝)。

3.眼部損害 最爲嚴重,此係微絲蚴從鄰近組織進入眼部,活微絲蚴機械性損害。微絲蚴的分泌物或其死亡後的抗原性物質和毒性物質等引起眼部損害,發展較緩慢盤尾絲蟲病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非洲某些地區患者眼部損害高達30%~50%。微絲蚴侵犯角膜,可導致角膜混濁,影響視力,嚴重者發生纖維化,可致失明。微絲蚴可在眼房內自由移動,亦可侵入眼球深部,引起虹膜、睫狀體、視網膜及脈絡膜炎症,或侵犯視神經造成部分或全部失明。成人患“河盲症”者可達5%~20%。

4.侏儒症 在烏干達發現由微絲蚴直接或間接損壞垂體所致的侏儒症。

此病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生活所在的地區和典型的眼部改變。位於非疫區的患者如最近曾到過非洲或南美疫區,並出現不對稱的瘙癢、急性皮疹和肢體腫脹,應高度懷疑盤尾絲蟲病,並進行詳細的臨牀檢查和實驗室檢查。角膜及房水中發現微絲蚴對診斷有確診作用,在皮膚標本中發現微絲蚴也可獲得確定診斷。用放射免疫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特異性抗體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盤尾絲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侏儒症、股疝、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

 

盤尾絲蟲病應該如何預防?

從腫物穿刺液,或用皮樣活檢夾,取少量表皮置於載玻片上加生理鹽水進行活檢,查見微絲蚴。此外,微絲蚴偶可在尿及血液中找到。迄今各種免疫診斷方法,實用意義不大,尚需進一步研究。

裂隙燈、檢眼鏡直接查見眼前房中的微絲蚴,或外科手術摘除皮下結節中查見成蟲。

 

盤尾絲蟲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避免疫區活動。由於此病是由黑蠅傳播的,所以消滅黑蠅已成爲控制此種疾病的一個重要方面。

 

盤尾絲蟲病應該如何治療?(二)發病機制

1.伊維菌素(ivermectin) 本品對成蟲無作用,但對微絲蚴和在子宮內正在發育的微絲蚴胚胎有較強作用。劑量150μg/kg體重,空腹頓服,1年1次或6個月1次。1次服藥後在1個月內微絲蚴幾乎全部消失,並維持低密度達半年,以後微絲蚴數量又逐漸上升。因此,在流行區需要1次/年治療。副作用表現爲頭痛、肌痛、發熱、厭食、失眠等,不經處理24h內症狀自行消失。副作用的產生與治前微絲蚴的密度有關,宿主對垂死的微絲蚴的炎症反應是引起副作用的主要原因盤尾絲蟲病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孕婦、有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急性疾病、5歲以下兒童或小於15kg體重者、產後1周內哺乳婦女禁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