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認爲,自然界分佈着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常氣,人體秉承着五行的正常規律,因此纔有五臟生理功能。即使是在動盪不安的年代,人也是可以長壽的,疾病也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五臟元真充實,人的周身內外氣血流暢,抗病力強,則正氣存內,邪不可侵,人也就健康。所以張仲景提出了“內養正氣外慎邪氣”的養生思想。

    ①內養正氣

    在張仲景看來,所謂內養正氣,就是養生的根本目的,任何一種養生保健方法的最終目的就是保養正氣。而保養正氣就是保養人體的精、氣、神。人體中的正氣得以保存,精神自然振奮,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也就能達到張仲景《傷寒論》中“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的效果了。

    用餐之後按摩腹部可以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加強消化功能,有利於健康

    張仲景內養正氣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調養精神,採用修身養性與立志修德相結合,使自己的精神安靜、平和、樂觀、愉快,又能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希望和樂趣,促使真氣存內,防病益壽。如每日早晨起來之後,以及夜晚睡眠之前,都要做“導引吐納”。所謂“導引”,是以肢體運動、自摩自捏、伸縮手足爲特點的一種運動方法。而“吐納”,《莊子-刻意篇》說是“吐故納新”的意思,實際上是調整呼吸的一種養生祛病方法,類似現行的氣功。“導引吐納”就是防病抗老的運動,它簡便易行,可以使臟腑經絡氣血流暢,有養生祛病的作用。

    此外,每次用餐之後,應該漱口與按摩腹部。用餐之後將手搓熱放於胃部,按順時針方向,環轉按摩,自下而上,連做二三十次,可以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加強消化功能,有利於健康;而用餐之後必漱口,可以使口氣清新,保護牙齒。這種方法對於防止口臭、齲齒有一定的作用,並符合現代醫學中的口腔衛生保健。

    ②外慎邪氣

    邪氣,在這裏泛指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並不是怪力亂神的說法。外慎邪氣意思就是通過有病要早治、生活要節制等方面來進行養生。

    張仲景認爲,邪氣剛侵入到人體的外表層,還沒有進一步擴散,應當即時治療,不可讓病源隨着人體的器官而進入內臟,這樣就可以保證病邪不會由表入裏,病勢也就不會由輕變重而損害正氣,正是由於他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堅持這種做法,因此在他的一生中沒有得過什麼危急重症,更沒有因病重而臥牀不起。

    生活有節制,也是張仲景奉行的養生之術。張仲景非常重視自己的生活節制,忌“貪”,是張仲景長久的信條。而起居有常,起臥有時,從不貪睡,每天堅持鍛鍊身體,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衣着打扮以舒適爲宜,根據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增減着裝,但不因天冷喜溫而貪衣着過暖,或天熱貪涼而過少穿衣。飲食講究五味適中,五穀相配,飲食隨四時變化而調節,忌貪飲暴食偏食等,則是張醫聖簡單而有效的養生經驗。

    此外,張仲景認爲做人處世要誠實規矩,不貪圖小利而做犯法亂紀的事,因爲心術不正,做了壞事,終究逃脫不了懲罰,惶惶不可終日,心理失去平衡,無法坦然地生活,這樣就難免引起肌體的疾患,“邪氣”自然會侵入人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