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疸相信許多家長朋友都不陌生,因爲它是新生兒出生後最容易出現的一種疾病,黃疸大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生理性黃疸,另外一類是病理性的,本文我們重點要講的就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幾種常見類型,一起來瞭解下吧!


  (1)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爲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爲0、胎兒血型爲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爲A、胎兒血型爲B或AB;母親血型爲B、胎兒血型爲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這樣一來,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爲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


  新生兒喝草藥一直是民間的做法,對於部分寶寶也起了作用,但是近年的臨牀研究發現,有少部分男嬰因爲喝了草藥而發生急性溶血性黃疸。因此,兒科醫生都不建議家長自行爲寶寶去胎毒。


  (2)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爲宮內感染,以鉅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爲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3)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爲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爲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


  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瞭。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峯後黃疸繼續加重,膽紅素可達10-30 mg/dl,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膽紅素明顯下降達50%,若再次哺乳,膽紅素又上升。


  母乳性黃疸是一種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爲主的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較高,其發生原因到現在還不十分明確。有人推測母親奶中含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可以與間接膽紅素競爭與肝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結合;還有人認爲母乳中的脂肪酸可以抑制肝內此酶的活性,這兩種情況都可使間接膽紅素不能轉化成直接膽紅素,因而引起高間接膽紅素血癥。目前多數人以爲母乳性黃疸主要是因小腸對膽紅素的吸收增加,致使膽紅素的正常腸肝循環增加所引起。總之,有各種病因學說,但都不能肯定。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其預後差,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嚴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