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保健養生建議根據春夏秋冬四季氣候的變化來調節飲食結構
春季需柔肝護肝,疏肝養血,以防夏季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應多食甘溫之品,如紅棗、花生、竹筍及含維生素E較多食物,如蘿蔔、花菜、青椒、枸杞頭(藤)補肝明目,滋陰清熱,雞鴨動物肝以滋陰養血,平時用菊花或枸杞子代茶飲。
夏季需清熱化溼,清心補脾。食用鱔魚、甲魚、兔肉等有滋陰潛陽之功效。食用冬瓜、絲瓜、番茄、綠豆、西瓜可清心火解暑熱。平時多食用綠豆湯,銀花、菊花、竹葉、薄荷等用沸水泡後可代茶飲。苔膩、胸悶時用藿香、佩蘭沸水泡後代茶。
秋季需清熱潤燥,養陰潤肺。可食海蝦、蟹、鵝、鴨、豬肺、百合、石榴、蘋果、梨、蜂蜜、銀耳、蓮藕、蘿蔔等。平時用蘆根或荸薺煎煮代茶,可達到清肺潤肺,養陰生津之效。
冬季需溫補,以溫補脾腎。宜食羊肉、牛肉、雞、海蔘、紅棗、核桃、桂圓清心火,如果秋燥傷肺較重,同時需滋陰潤肺,宜食百合、芝麻、栗子、白果等以補肺腎之陰。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