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素有“癌症之王”之稱,肝癌作爲惡性腫瘤之一,其早期發現困難,發展迅速,難以治癒,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中醫藥治療肝癌,雖沒有江湖遊醫所稱的神乎其神,但也絕非徒勞無功。作爲一種主要的輔助治療手段,雖然其對消除局部病竈、消滅癌細胞作用並不強,但其在肝癌治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中醫的角色若扮演得好,可使治療事半功倍;扮演得不好,則於事無補。病人若盲目相信江湖遊醫,則還可能延誤病情。


  中醫對肝癌的認識


  原發性肝癌屬祖國醫學 “肝積”、“臌脹”“癖黃”“肝壅”“症瘕”“黃疸”等範疇。其表現的症狀多爲:肝區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上腹部包塊、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黃疸、痞塊、腹脹、出血、發熱等。這些症狀跟中醫所言之“脾胃損傷”的症狀很相似。因此,著名中西醫腫瘤專家於爾辛教授認爲肝癌患者多屬中醫“肝鬱脾虛”證,肝鬱則易導致“血淤”,而脾虛則不能運化水溼,易聚溼成“痰”,“痰淤”互結,最終的結果便是肝癌。


  中醫在肝癌治療中的角色


  1、保衛肝臟


  肝臟是人體體內最大的代謝工廠,可以對機體攝入的各類營養物質進行合成、分解、儲存;對毒物、廢物進行降解和排泄,生成蛋白以及合成各種酶類等。然而,國內大多數肝癌患者都有乙肝肝硬化背景,肝功能不良,加之手術及放化療等治療手段進一步損傷肝臟。肝功能一旦出現不可逆損傷,患者很快就會出現食慾減退、全身乏力、黃疸、腹水等症狀。而中醫藥在辯證基礎上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的修復。目前臨牀上常用的保肝降酶藥物,如甘利欣、聯苯雙脂等,很多便是來自中藥的提取物。


  2、促進術後早日康復


  手術是治療早期肝癌的重要手段,對有手術機會的肝癌病人,一定要進行手術切除,有可能取得根治的效果。手術後,中醫藥調理除了能促進手術傷口的癒合,機體的康復,免疫功能的提高,更能預防術後的轉移復發。術後患者腫瘤已去大半,但元氣損傷,臟腑氣血虛弱,此時中醫藥調理,當從培元固本入手,結合解毒抗癌、行氣活血的中藥。


  3、對放化療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放化療是肝癌治療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化療藥物的不良毒副反應常使得病人痛苦萬分,終止治療,造成整個治療的半途而廢,甚至有患者因此絕望自殺。


  所謂“化療”是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將癌細胞“毒死”,但由於缺乏選擇性,對人體的正常組織也會產生一定損害,常會出現骨髓抑制、免疫功能抑制、肝腎毒害等副反應,導致病人生活質量極差。對於這些化療後的副反應,中醫從調和脾胃,補益脾腎出發,可有效減輕各種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健脾和胃類中藥能改善化療引起的噁心嘔吐等消化道不適;而補益脾腎,滋陰養血類中藥,則能保護骨髓的造血功能,防止化療後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下降過度。如提升白細胞有黃芪、女貞子、枸杞子、黃精、菟絲子等;提升紅細胞有黨蔘、當歸、紅棗、龍眼肉、阿膠、白芍、赤小豆等;提升血小板有鹿角膠、山萸肉、大棗、龜膠、桑寄生、杜仲等,這些都可以在平常的食物調養中適當選入。而放療則是以高能射線直接照射局部腫瘤,將癌細胞“燒死”。隨着放療技術的不斷發展,


  三維適行放療也開始用於肝癌的局部病竈治療。放療也會對人的機體產生種種毒副反應,如引起局部黏膜損傷、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等。從中醫角度來看,放療後所致機體損害多辯證爲“熱毒蘊結,氣陰兩傷”證,因此,放療後中醫“養陰清熱,健脾益氣”的辯證調理不可缺少,有助於放療後機體的恢復。飲食中可適量加入人蔘、黃芪、刺五加、枸杞子、龍眼肉、大棗、黃精、補骨脂,石斛等,以便滋陰養血,健脾補腎。


  4、晚期肝癌患者的中醫藥姑息治療


  對於已失去手術、放化療以及介入化療的晚期肝癌患者,此時,中醫藥姑息治療的重點不在於瘤體的大小,而在於症狀的改善,以便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如病人肝功能差且全身乏力、食慾減退,多辯證爲中醫“肝鬱脾虛”證,以“健脾理氣”爲治療大法,方藥多以“參苓白朮散加減”爲主,如伴腹脹,則加大腹皮、木香、厚朴、枳殼等行氣消脹;腹水重加絞股藍、黃芪、豬苓、腹水草、車前子等利尿消腫;如伴噁心嘔吐,則加用蘇梗、半夏、砂仁等和胃降逆止嘔;如有黃疸,常加茵陳、田基黃、茯苓等利溼退黃;如伴肝區疼痛,則加枳殼、鬱金、延胡索等行氣活血止痛;肝鬱化火伴口乾口苦,少寐多夢,頭痛目赤者,加丹皮、山梔、黃芩等疏肝利膽去火。


  因此,中醫藥治療應該伴隨肝癌治療的術前術後、放化療及姑息治療全期。在接受規範西醫治療的同時,選擇正規醫院的中醫腫瘤專科醫生,讓中醫藥該上場時就上場,才能爲肝癌治療添磚加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