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顯示的“糜爛”是宮頸的正常生理變化


  做婦科B超,在宮頸部位拍出彩色照片,可以看到許多紅色,似乎是“觸目驚心”的糜爛,不少婦女會感覺自己要生癌症了,趕緊問醫生要不要開刀。一些小型醫療機構的醫生聲稱這種情況是腫瘤的前期,最好動手術。


  但實際情況是什麼呢?西方學者已廢棄宮頸糜爛這一術語,而稱其爲“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並認爲不是病理改變,而是宮頸生理變化之一,是由於女性成年後,經過性生活、生小孩或者人工流產等之後出現的變化。


  那麼這種“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對女性身體會有影響嗎?專家認爲:如果沒有出現出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狀者就沒影響,不需治療。


  如果此時女性還有其他的婦科炎症,有非經期出血等,可以對症給予藥物或物理治療。


  宮頸癌是一種叫HPV病毒引起的


  目前,在女性腫瘤中,乳腺癌排第一位,宮頸癌就是第二位,在我國每年有2萬多名婦女死於宮頸癌。


  宮頸癌跟宮頸糜爛無關,也不是因爲宮頸息肉,那麼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怎麼才能儘早預防呢?


  很多癌症我們都不清楚是怎麼來的,但是很幸運,對於宮頸癌已經研究得非常清楚了:跟HPV有關!99%以上的宮頸癌都可檢測到高危HPV病毒,也就是說,宮頸癌患者HPV檢測基本爲陽性。


  HPV陰性者幾乎不會發生宮頸癌,可以放心,但並不是說HPV陽性的人都會得宮頸癌。只有高危HPV持續感染,再加上吸菸、口服避孕藥、多孕、免疫功能損害以及遺傳易感性等綜合因素,纔可能會發生宮頸癌。


  大多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後,可以藉助自身的免疫功能,自動清除這種病毒。


  預防病毒感染,首先是潔身自好,注意性行爲的安全。


  雖然HPV病毒離開人體之後不能長期生存,但仍有性生活以外的其他途徑,導致間接感染。


  預防宮頸癌還有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注射預防性疫苗。國外中學生就接種疫苗,我們國內現在正在進行臨牀試驗,相信通過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絕大多數的宮頸癌,所以說宮頸癌是可防可治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