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時節,人們貪圖冷氣,愛喝冷飲,愛吃涼菜。一杯冰鎮啤酒下肚,從裏到外、從頭到腳都透着涼快勁兒。殊不知,爲貪圖這一時之快,同時也將溼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成爲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溼的方法
1、起牀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牀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發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像穿了件溼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溼了。
2、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一箱水還衝不淨。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這就是問診單上爲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溼了。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溼。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溼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排不淨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3、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着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舌爲心之苗,又爲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溼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溼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還有兩個判別方法:
第一,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裏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乾不淨的感覺,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點。第二,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發沉。這些也是溼的典型特徵。
下面介紹一些防溼祛溼方法的方法。
一、按摩祛溼法
點揉承山穴(伸小腿時,腿肚的肌肉出現交角處),或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處),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處)都有祛溼的作用。有條件的話用艾灸效果更好。平時也可點按足三裏穴位(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可健脾胃,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溼;內溼過重的人,還可以用艾條灸肚臍處的神闕穴。
二、食療祛溼法
1、薏米紅小豆粥
先將薏米和赤小豆先泡個幾個小時,然後放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燒開後熄火,讓薏米和赤小豆在鍋裏悶半個小時,再加火,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壓鍋的,直接泡後煮壓一會就可以。
薏米,在中藥裏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爲上品,它可以治溼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裏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去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屬。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爲人體吸收,同時不給脾胃造成多大負擔。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內溼外也溼,用這兩味藥正好能起到一個養血、祛溼的作用。
2、茯苓粥
取粳米100克,淘淨;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調至武火將水燒沸,水開後轉用文火熬至糜爛,然後加入鹽、生薑粒若干,攪勻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據口味可加入紅糖。長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滲溫、健脾祛溼的功效,對於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
3、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淨,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並能利尿祛溼,同時也是消暑佳品。此粥根據口味可做成甜或鹹的,最佳食用時間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飲時間。
4、砂仁粥
取粳米100克洗淨,放入鍋中煮粥,待粥煮熟後,調入砂仁細末3-5克,再煮沸三五分鐘即可。早、晚餐加熱後食用,也可以少量多餐地服用。砂仁可以化溼行氣,粳米性溫有助消化,因而此粥能舒健脾胃,幫助消化。
三、運動祛溼法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裏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所以,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