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看報兼如廁,不少的忙碌族樂此不疲地在廁所裏開闢“第二戰場”,更有甚者,有些患者曾在裝修房間時,在衛生間安置書架、報架,爲如廁營造優美的“辦公”環境。不少人知道如廁時間長會誘發痔瘡,但是很少人知道這會引起坐骨神經麻痹。


  許多人喜歡看報閱讀雜誌本來是是件好事情,但是如廁時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一直繼續看下去。導致做得過久就會壓迫臀部坐骨神經,引起坐骨神經麻痹。幾時蹲着也會使人感覺身體不適。因此,僅就保護坐骨神經而言,坐廁時不要因爲閱讀書報雜誌而變成“馬拉松”,這樣會使坐骨神經“很受傷”。


  雖然臀部皮膚和脂肪較厚,肌肉很多,但是坐廁時人體約2/3的體重集中於臀部和大腿後部,而馬桶圈僅爲寬度約6釐米左右的圓環形,質地堅硬無彈性。坐廁時臀部與大腿交界部位受體重與圓環段的擠壓,如若超過半小時,就可能導致臀部受壓組織血供障礙,造成坐骨神經麻痹,下肢有難忍的麻木感。如果長久下去,坐骨神經麻痹加重。


  如廁經常“馬拉松”,會引起坐骨神經炎或坐骨神經缺血萎縮,進而是下肢肌力、肌張力下降,影響下肢的各種功能。因此要避免如廁時間過長,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改善。


  解大便要專心


  解大便不能一心二用,其實它要求人們專心致志,不要同時跟其他的事情。有不少人喜歡把報紙雜誌一起帶入廁所中,甚至有些年輕人喜歡邊玩手機遊戲邊解大便。這些習慣會使得排便的時間增長,會導致排便反射的減弱,長久下去會導致肛門括約肌有所鬆弛,排便難度加大。


  有便及時排


  便意,是由於直腸的神經受到腸腔內糞便的刺激,繼而向大腦產生排便感覺。如果條件允許應該及時解決問題,如果長久抑制這種便意會使得這個排便信號弱化甚至失靈,所以最好養成每天定時的排便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是要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健康人直腸內通常沒有糞便,隨晨起起牀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結腸反射,結腸可產生強烈的“集團蠕動”,將糞便推入直腸,直腸內糞便蓄積到一定量,便產生便意。所以把如廁時間安排在早、中、晚飯後爲好。


  多進食纖維素豐富的食物


  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軟便,不幹不稀,排便時不感到排便困難,便後有輕鬆舒適的感覺,這表明胃腸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祕結堅硬,就會造成排便困難而延長如廁時間。日常飲食中可多選用蔬菜、水果、豆類等含維生素和纖維素較多的飲食,少吃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