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小豆又名赤豆、赤小豆、紅豆、紅赤豆、小豆。英文名:Red adzuki bean。紅小豆富含澱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爲“飯豆”。紅小豆含多種營養成分,每100克紅豆中含蛋白質21.7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0.7克,鈣76 毫克、磷386毫克、鐵4.5毫克、硫胺素0.43毫克,核黃素0.16毫克、煙酸2.1毫克。紅小豆蛋白質中賴氨酸含量較高,宜與穀類食品混合成豆飯或豆粥食用,一般做成豆沙或作糕點原料。李時珍稱紅小豆爲"心之谷",其功用爲"生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上吐",並治"下痢、解酒毒,除寒熱痛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


經濟價值


紅小豆經濟價值居五穀雜糧之首,故有“金豆”之美稱它出口換匯率高,是國際市場的緊俏貨。


食療價值


豆科草本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種子。又稱紅小豆、米赤豆。分佈於我國廣東、廣西、江西及上海郊區等地。赤豆又稱紅豆、紅飯豆、朱赤豆。我國各地廣泛栽培。夏、秋採摘成熟莢果,曬乾,除去莢殼、雜質,收集種子備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溼,散血,解毒。


[參考]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磷、鈣、鐵,維生素B1.B2,煙酸、皁甙等成分。


[用途]用於水腫、腳氣;產後缺乳,腹瀉、黃疸或小便不利;痔瘡,腸癰。


[用法]煮食,煎湯或研末服。


1,赤豆桑白皮湯:赤小豆60g,桑白皮15g。加水煎煮,去桑白皮,飲湯食豆。


源於《本草拾遺》。本方用赤小豆健脾利溼,而以桑白皮專於利尿消腫。用於脾虛水腫或腳氣,小便不利。


2,茅根煮赤豆:白茅根250g,赤小豆120g。加水煮至水乾,除去白茅根,將豆分數次嚼食。


源於《肘後補缺方》。白茅根爲涼性利尿藥,其味甘甜,用以煮豆,既可增強利尿作用,又較適口,故頗爲得法。用於水腫,小便不利。現用於腎炎或營養不良性水腫。


3,赤豆粥:赤小豆120g,粳米30g。加水適量,煮稀粥。分2次食。


源於《婦人良方》。本方能益脾胃而通乳汁。用於婦女氣血不足,乳汁不下。


4,苦酒赤豆散:赤小豆100g,用醋1茶盅,煮豆至熟,取出曬乾,再入適量米酒中浸漬至酒盡,經乾燥後研爲細末。分3次服,每次3~6g,用米酒送服。


源於《肘後方》。赤小豆等三者均能散血,醋又用止血之效,故本方有散血消腫和止血作用。用於痔瘡瘀腫疼痛,大便帶血。


1.赤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於煮飯、煮粥、做赤豆湯或冰棍、雪糕之類。用於菜餚有“紅豆排骨湯”等。由於赤豆澱粉含量較高,蒸後呈粉沙性,而且有獨特的香氣,故常用來做成豆沙,以供各種糕團麪點的陷料。赤豆還可發制赤豆芽,食用同綠豆芽。


2.現代研究認爲,紅豆中含有多量對於治療便祕的纖維,及促進利尿作用的鉀。此兩種成分均可將膽固醇及鹽分對身體不必要的成分排泄出體外,因此被視爲具有解毒的效果。赤豆還可用於治療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和外用於瘡毒之症,都有一定效果。赤豆水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等有抑菌作用。赤豆煮湯飲服,可用於治療腎臟、心臟、肝臟、營養不良、炎症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水腫。


3.赤豆以粒緊、色紫赤者爲佳,健脾利水,解毒消癰,清利溼熱。紅小豆煮粥食之,有健脾胃、利水溼的作用。凡脾虛不運、腹水脹滿、小便不利、黃疸、瀉痢者,皆可食之。小豆煎水或入藥,有清熱利水的功效,可治急黃、腸癰、痔痢下血、風疹瘙癢等。生豆杵末,雞蛋清調勻外塗,可治熱毒癰腫。


4.《本草綱目》說它“治產難,下胞衣,通乳汁”,“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治嘔,而治下痢腸,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中醫認爲赤豆性平味甘酸,無毒。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溼,和氣排膿,清熱解毒,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不僅可用於跌打損傷,淤血腫痛,且對於一切癰疽瘡疥及赤腫(丹毒)也有消毒功用,特別有利於各種特發性水腫病人的食療。


5.與赤豆相宜的食物有:雞肉,補血明目,驅風解毒,營養全面。鰱魚,祛除脾胃寒氣,消腫去淤。南瓜,健美潤膚。鯉魚,利水消腫。烏骨雞,滋陰養血,利水消腫。花生、紅棗,補益心脾,利水消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